刘一民在夏言的家里面讲了很多,夏言直接掌管着电影,经过聊天,他对刘一民的想法颇为认同。
他对电影、电视这几种宣传方式的威力太了解了。
送刘一民走出四合院的时候,告诉刘一民,我们国家的电影创作要多具有民族性,体现出民族特色。
刘一民顶着寒风,回到了华侨公寓。第二天起床,将夏言划出来的几个点全部给改了改,改完之后送到了《人民文艺》。
崔道逸这次见到刘一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而是眼神微眯,不断地打量着刘一民。
《纽扣》发表已经很长时间了,这才送来了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一万多字,按理说这一篇应该是交给《收获》的。
想着想着,崔道逸立马问道:“你是不是已经给《收获》了一篇长篇?”
“没有啊,师兄,只是一篇中长篇!”刘一民说道。
崔道逸咬了咬牙,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又把长篇给了《收获》!
“一民,怎么着也该给我一篇中篇了吧,怎么又给《收获》了,我才是你亲师兄啊!”
“巧了,晓林师姐说她也是我的亲师姐!”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
理直气壮的声音,让旁边几个编辑都笑了起来。
许一起身说道:“一民啊,你真是长了两张嘴,怎么说都是你有理。瞧瞧,我们的崔编,多么能说会道,现在竟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崔道逸无奈地坐下,心里面在想亲师兄和亲师姐,到底是哪个更重要!
“师兄,你别看这字数少,字儿越少,事儿越大啊,这是女排的报告文学作品。现在咱们国内都是夸女排的,这篇报告文学的销量,还用担心吗?我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哥赫巴德的猜想》,但是质量绝对有保证。”
“女排报告文学”这几个字刚说出口,就立马有几个编辑围了过来。
“瞧,我说什么来着,你看看,编辑都好奇!”刘一民笑着说道。
崔道逸一听,也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开始认真地看起来了内容。
其余的编辑羡慕地问刘一民:“一民,你跟女排同吃同住?”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