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完饭,曹禹把刘一民喊到书房里问事情。朱霖和万方陪着李玉如看电视,不过今天朱霖怎么都看不进去。
“出去一个月,剧本有进展吗?”曹禹将唱片放到留声机上面并调小声音,优美的旋律在书房里响起。
“《绿皮书》的剧本已经写好了,我正准备明天交到人艺去!”刘一民说道。
“好好好,你觉得谁来导演比较合适?”曹禹问道。
刘一民思考了几秒钟立即说道:“我听霖霖说,蓝导演和苏导演在争本子。这种本子不算大场面,蓝导演和朱霖有排洋戏的经验,我觉得还是他们两个一主一副比较好。”
“你这是帮小朱走后门啊!”
“老师,你错了,我这是举贤不避亲!人艺的导演慢慢老去,新一代导演得抓紧培养了!”
“行,我也是这个意思。还有件事儿,我们准备邀请米勒来华亲自导演他的《推销员之死》,到时候你们可以交流交流。”
曹禹和刘一民在书房待了一个多小时,刘一民将对美国社会的深层次见解和文学见解都讲了一遍。
“美国社会的裂痕很大,跟五六十年代相比,有缩小的趋势,但是接下来我认为裂痕会越来越大。各种矛盾都会很突出,但是这个社会又很奇怪,裂痕越来越大,又很难真正的裂开。”
刘一民说到最后,颇有一种恨不得现在就裂开的感觉。
曹禹点了点头:“是啊,其实我也发现了,你觉得这种原因是什么?讲讲看?”
“思想和体制吧。美国是个人主义很浓的国家,思想比较多元化,很难拧成一股绳。体制上看,美国有共和党、民主党、联邦和州。美国人对政府的不满,可以有很多的发泄途径。而共和党和民主党互相攻讦,也可以转移矛盾
最重要的是,他们攫取全世界的财富。一旦没办法攫取,我觉得矛盾最终会迎来大爆发。”
客厅里,时不时的能听到传出来的笑声。
李玉如说道:“这俩人也不知道聊什么,聊的那么高兴,小霖,多抓点瓜子儿吃!”
书房的门打开,曹禹将刘一民送了出来。最后曹禹告诉了刘一民件事儿,部里面准备大肆宣传一下刘一民,拒绝美国诱惑,毅然投身四化建设的年轻人。
年轻人出国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