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书房里,日夜警醒。万老师自己也有很大压力,黄教授,您也要理解创作的不易。”刘一民提醒道。
曹禹本身就因为后半生创作不出来作品压力甚大,黄永玉写了一封批评曹禹后期创作风格的信,曹禹坦然接受,但心里面肯定是极为痛苦。
黄永玉吐了一口烟:“家宝公有了个好徒弟啊。”
钱锺书走过来说道:“一民,你看看我跟徐驰三人翻译的《宠儿》,永玉也很喜欢你的这篇,还亲自画了一幅画想要送给你。”
黄永玉将画摊开在桌子上:“一民同志,你看看怎么样?”
刘一民走过去一看,画上面是一团黑雾,隐约看见婴儿的手,但看不到其余的东西。
黄永玉擅长版画,还画过猴票。他的画是国风画,但跟传统的国风画比起来比较抽象。
刘一民看不懂但不妨碍他夸奖画的好,画上面盖着印章,写着“黄永玉赠刘一民”。
“谢谢您啊,我很喜欢!”刘一民说道。
黄永玉潇洒地说道:“喜欢就好,算是的稿费了。”
徐驰说道:“这是黄教授独一无二的一幅画喽。”
刘一民坐在钱锺书的书房将翻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起身说道:“钱教授、杨绛先生、徐驰同志,感谢你们这几个月的忙碌。”
说完从口袋里面掏出三个信封,放在了书桌上:“这是我付的翻译费。”
钱锺书想要拒绝,刘一民说道:“翻译费是劳务报酬,哪有不给的道理,请三位务必收下。”
杨绛拿起信封看了看又数了数,将其中的一个信封还给了刘一民:“一个信封足矣,远超我们国家之规定。”
“杨绛先生,不同译者的翻译费自然不一样。”
钱锺书和杨绛现在闭门不见客,按照他们目前翻译标准的几倍找他们翻译,他们不看好作品也不会翻。
“在我这里已经够了,我们喜欢这篇,我们应该谢谢你给了我们翻译的机会。”
钱锺书说道:“我虽然姓钱,但我不爱钱,要是你执意如此,以后你的作品需要翻译,就不要找我们了。”
如此,刘一民只能作罢,将信封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