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到的地方给刘一民讲了讲,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圆明园遗址都逛了一遍。
天寒地冻的燕京,刘一民都佩服余桦的游玩热情了。
“你的什么时候发表?”刘一民问道。
余桦得意地说道:“明年1月!”
“好,到时候一定买本《燕京文艺》支持你!”刘一民说道。
余桦摆手说不用:“《星星》你已经看过了,何必让《燕京文艺》再挣那几毛钱。如果能出版的话,希望你能帮我写一篇序。”
刘一民很爽快地答应了余桦的请求,不过余桦也认为他的这篇能出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等你离开燕京了,再请你吃顿饭送送你。”
余桦心里高兴但是脸上却矜持道:“不用了不用了,不能总是去吃丰泽园,要不然我嘴都养刁了!”
“丰泽园?想的美!”刘一民哼道。
丰泽园是免费,可也不能老是去占便宜。
这次上完课,刘一民没有在燕大久待,而是直接回了华侨公寓。
可能是到了1983年年底了,82年12月在美国授权给小日本、德国、英国等几个国家出版的《绿皮书》稿费陆续给寄了过来。
上次在美国获得欧亨利文学奖的时候,分别与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都签订了出版授权协议。
其中《绿皮书》在德国和加拿大、英国卖的比较好,在英国和加拿大成为了年度畅销书。
可惜这些国家人少,年度畅销也不过如此,几个国家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十万册的销量。
除了英语系国家之外,各个国家从翻译到出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几个月的销售空白期,也影响了销量。
各国售价不同,最后总共拿到了约八万块钱的稿费,刘一民粗略算了一下存款已经有了二十五万左右。
加上房产增值的部分,刘一民一个人相当于三十多个万元户。
另外,几家出版社都表示明年将在合适的时间来到中国,跟刘一民谈其他作品的出版问题。
欧.亨利文学奖组委会出版的获奖合集,版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