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五千块钱啊?你真不要?”严家炎再次问道。
刘一民笑而不语,严家炎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那就这样办吧,我替那些贫困学生谢谢你。”
八十年代燕大的学生里面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还是很多,并不像后世,学生的家庭背景构成开始逐渐以中产、富裕家庭为主。
距离高校教育改革,缴费上大学的日子快要到了。大强子要是早出生几年,也不用靠着全村人凑钱凑鸡蛋上学了。
1984年1月3号,燕大中文系举行了捐赠仪式,给足了全聚德要的面子,全聚德还带来了几个报纸的记者。
大教室内,挂着喜庆的横幅,前排的主席台上铺着红色的桌布,不单单是中文系出席了此次仪式,还有校长张龙祥、季羡临。
在记者面前,姜俊贤一边谈论《天下第一楼》的精彩,另一边谈论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在记者面前,可谓是出足了风头。
张龙祥、季羡临、严家炎分别向姜俊贤表示感谢,并且在媒体面前表示燕大一定不辜负社会各界的厚爱,努力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记者询问了刘一民几个问题,问他《天下第一楼》的写作思路是从何而来。
“其实《传奇大掌柜》写完之后,我总觉得燕京饮食文化还有许多没有写。我想起来燕京的时候,大家都在谈论全聚德的烤鸭,这烤鸭啊.后来姜经理找到了我,姜经理是个有心的人。怕我一时捋不清楚,给我将全聚德的历史整理之后交给了我.
后来大家都看到了,有了这样的一本书。”
姜经理出了两万块钱,刘一民几句话夸的他心里面直呼这两万块钱没有白花。
“刘一民同志,有人讲如果这部排成话剧,将会是人艺继《茶馆》之后,又一经典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记者问道。
刘一民说道:“感谢读者的厚爱,具体效果如何还得排练出来才能知道,不过我相信人艺导演和演员的实力。至于和《茶馆》相提并论,我想说《茶馆》是老北平文学的一面旗帜,是我们大家追赶的对象。”
记者再次问道:“《茶馆》是老北平文学的一面旗帜,老舍先生去世之后,这旗子又放在了原地。刘一民同志,你觉得你是否扛起了这面旗?”
“同志,我现在身上有旗吗?”刘一民故作抬头看的样子,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