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唉,你就是太要强了。”刘一民说道,刘振云要是问刘一民张一张嘴借点钱,生活就好过多了。
刘振云释怀地说道:“自卑的人通常自尊心强,敏感的人又喜欢装阔达。”
“喂?”刘一民走到电话旁边接听起了电话。
“刘一民同志,我想对你做个采访,怎么样?”于佳佳的声音传了过来。
“佳佳啊,《农民日报》的同志在这儿呢!”
刘振云一听是于佳佳,笑着说道:“《中青报》的铁娘子同志,总得给我们其他同行一点发光发热的机会吧!”
“那好吧,你们采访要是做的不好,我还是要进行第二次采访的。”于佳佳无奈地说道。
挂断电话,于佳佳暗道这次《农民日报》怎么跑到了自己前面,难道我的铁脚板有软化的迹象了?
于佳佳甩了甩脑袋,决定以后要跑的更快,千万不能再松懈。
等到中午,刘振云才采访完毕,心里面隐隐有了一个绝妙的标题。
“朱霖同志中午不回来?”刘振云问道。
“中午在人艺的食堂吃,咱们再来点肉当午餐?”
刘振云赶紧说道:“别价,我吃饱了。我真的好奇,你是怎么写出来的《天下第一楼》,比老燕京人写的还老燕京人。”
“你祖上难道是逃难去的?”刘振云开玩笑道。
“你改天拿份海参过来,我给你做一份葱烧海参就知道了,全靠观察。”
12点半左右,刘振云离开了四合院赶回编辑部写稿子去了,很快就拟好了标题——《一民学业奖学金的背后:一个农民作家的情怀》。
下午,《人民文艺》编辑崔道逸带着李书走到了四合院,李书既为了《时代三部曲》出版而来,也是为了告诉他《横空出世》再印的事情。
“《横空出世》首印的六百万册,不到三个月就销售一空,我们和商务印书馆又各自印刷了两百万册,总共四百万册。估计二印之后,能支撑很长一段时间。”李书说道。
崔道逸插话道:“他们首印没印完就开始二印了,市场上从没断过货。”
“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