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讲的中华民族是政治和文化概念的结合体。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维系,南侨华人还会奔赴国难吗?
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维系,哪有全世界华人的互帮互助。我李敖以前的目光是太短浅了,我最近研究发现,我们中华文化有许多优秀的地方是西方所不能比的。在岛上,我们这些从大陆走到岛上的人也宣扬西化,那么
刘一民教授,你的文章写得也太厉害了,今天整个东南亚的用纸量都得增加!”
事实确实如李敖所说,马来等地的华人学校,老师们拿着报纸向学生读着这篇文章,向他们讲述那段不算太遥远的历史。
讲述他们父辈归国抗日,喋血疆场,汽车被炸毁、汽车翻下悬崖的惨状,讲述那颗报国之心。
“孩子们,我就是南侨机工的后代,我的父亲穿着西装回到我们祖国参加抗战,他的耳朵被炸聋了,但是他说他不后悔。”老师们饱含热泪地说道。
当天《南侨赤子》这篇文章就被一些晚报所转载,刘一民通过《联合日报》向众报刊宣布,转载不需要征询同意,不需要付转载费。
24号一整天,文艺训练营里大家都在讨论《南侨赤子》这篇文章,感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力量之巨大。
下午走出会议室,有几人穿着西装站在门外等着,其中一人刘一民认识,是中侨的人。
“刘一民先生,福清会馆有请!”
旁边一个人走出来说道:“刘一民先生,我是中侨总经理林方华,我的父亲邀请您见一面,还有大陆代表团的朋友们。”
刘一民上前一步说道:“好,咱们出发吧。”
林方华笑着握住刘一民的手说道:“您的发言和写的文章都非常好,父亲看了忍不住落泪,他迫切地想和您见一面。姚雪垠先生,我父亲也喜欢您的《李自成》。”
“中侨集团为大陆外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感谢中侨。感谢林日顺先生的家国情怀。”刘一民说道。
姚雪垠笑道:“应该去见一见。”
众人走出阿波罗酒店,登上车来到了奎因街,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福清人。林方华特意带他们参观了还未建成的福清会馆,这是林日顺一力促成的。
“还有两年左右就会完工。”林方华笑着说道:“华人在海外不容易,得抱团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