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民说道。
蒋子龙拿着手稿阅读了起来,看完第一页说道:“你把南洋华人支援国内抗日的历史写出来了啊!”
“对,当时出获奖通知的时候我就想了。东南亚华人为了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既然来了,应该向他们致敬。”刘一民说道。
《南侨赤子》写的是三千马来西亚华侨机工的历史,在陈嘉庚的号召下,三千名南侨机工毅然回到祖国大陆,他们帮忙打通滇缅公路,又开着汽车在滇缅公路上冒着轰炸运送物资的故事。
一千多名机工牺牲,滇缅公路平均一公里就有一名机工牺牲。在昆明有一座专门为他们竖起的纪念碑,碑座下面写着“赤子功勋”。
读完之后,蒋子龙感动地说道:“这些人真是赤子之心,身在异乡,不忘祖国。”
“是啊,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东南亚也受到各国警惕。”刘一民说道。
蒋子龙拿着文稿给代表团所有人看了一遍,秦牧表现得最为激动,他在新加坡待过十年,之后又在广州办报宣传抗日,他跟华侨接触的非常多。
“他们大多数人是身无片缕,孤舟出海,奔赴茫茫南洋,有人身亡大洋,活着的人艰难生存,当劳工、挖矿.终于在东南亚为华人打拼出来了一片天地。国家有难,他们义无反顾的转身而归。”
姚雪垠安慰着秦牧,刘一民拿着稿子找到《联合早报》的林仁君,林仁君看完当即决定发表。
“我现在就回报社,必须尽早发表,我相信,无数的华人会为此感动流泪,中国没有忘记他们的贡献。”林仁君激动地离开了酒店。
不少作家代表听到声音就露头询问,林仁君说道:“明天诸位就能够看得到了。”
李敖走到刘一民旁边问,刘一民没仔细解释,而是说道:“有一篇文章明天发表。”
4月24日早上,每个代表都拿着一份《联合早报》,在阿波罗酒店工作的华人纷纷找到刘一民,向他表达自己的谢意。
参加文艺训练营的华人作家感情各不相同,三毛不断地擦拭着眼泪,张乐平不断地安慰着她。
三毛忽然搂着张乐平说道:“爸爸啊,我真的想回大陆一次啊,我的家啊,我出生的地方!”
李敖难得没有出言讽刺,而是走到前面对着大家说道:“兄弟姐妹们,看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刘一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