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雨柔提着银色箱包站在铁门前,风吹起她额前碎发。
她抬头望了一眼监控探头,缓缓打开箱体,取出一台便携式拉曼光谱仪。
仪器启动时发出轻微嗡鸣,屏幕泛起蓝光。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棺木底部一圈暗灰色密封胶。
下午三点四十九分,郊区殡仪馆停尸房外。
风从铁门缝隙钻入,带着殡仪馆特有的一股铁锈与福尔马林混合的冷味。
唐雨柔蹲在棺木前,拉曼光谱仪的蓝光映在她瞳孔里,像一道沉静的警报。
仪器蜂鸣两声,屏幕跳出波形图——峰值异常,频段集中在420纳米波长,是典型的纳米级荧光标记物反应。
她指尖一颤。
这种标记物不会自然存在。
它被设计成在特定压力或温度变化下激活,一旦棺盖开启,密封胶破裂,荧光粒子便会气化扩散,通过空气流动触发远程信号发射。
某种意义上,这具棺材本身就是一个活体信标。
“通信切断。”她低声对身后的程野说,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动沉睡的亡者。
宋昭点头,早已示意外围技术员切断所有无线频段。
他蹲下身,从战术包中取出小型惰性气体喷雾罐——氩气,能中和空气中潜在的化学触发机制。
他沿着棺木四周缓慢喷洒,银白色的雾气如薄纱般笼罩棺体,隔绝了外界最后一丝扰动。
唐雨柔深吸一口气,戴上双层乳胶手套,用无磁镊子从密封胶边缘刮下一小片样本,封入真空管。
她的动作极稳,但指节微微泛白。
她知道,此刻他们不只是在开棺,而是在拆一枚延时二十年的炸弹。
宋昭站起身,亲自接过开棺工具。
绝缘手套贴合掌心,隔绝电流,也隔绝可能的生物电感应陷阱。
他将液压撑杆缓缓插入棺盖缝隙,金属摩擦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像某种古老机关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