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她连夜撰写司法鉴定补充意见书,每一行字都像刀刻般冷峻。
当她按下发送键时,窗外天光初现,照在桌角那本《物证不眠手册》上——扉页上“赠R08全体”几个字,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
同一时刻,宋昭合上笔记本电脑,目光落在办公桌上一张旧照片上——那是他与沈砚在专案组时期的合影。
后者站在阴影里,神情复杂。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西南群山深处,一条通往废弃实验室的隐秘公路旁,一辆不起眼的工程车正缓缓停靠。
车门打开,一名身穿后勤制服的年轻人跳下地面,抬头望向远处半埋于岩层中的建筑入口。
他掏出一张泛黄的手绘图纸,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熟悉的通风管道布局。
风从山谷吹来,带着腐锈与寂静的气息。
而在他身后,无人察觉的监控盲区里,一只乌鸦悄然落下,爪中缠着半截褪色的红色布条——那是二十年前,应急中心孩子们佩戴的身份识别带。
沈砚站在那扇锈蚀的铁门前,风从岩缝里钻出,带着陈年的霉味和金属腐烂的气息。
他没有立刻进去,而是将手按在冰冷的门框边缘,指尖顺着一道细微的凹槽滑过——那是童年时父亲带他巡查冷库时教他的记号:B区夹层,第三通风口左转,紧急备用电源所在。
他知道这条路,闭着眼都能走完。
十年前魏氏基金会“慈善安置项目”背后藏着什么,他曾是执行者之一;而今,他是唯一还活着的知情者,也是唯一能用记忆拼凑出这座地下迷宫原貌的人。
申请勘查任务时,他在报告里只写了一句话:“我熟悉这里的黑暗。”
工程灯照亮坍塌的走廊,混凝土碎块压着断裂的电缆,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冰晶。
搜救犬在B区入口低吼后便不肯前行,仿佛嗅到了不属于这个时空的恐惧。
沈砚蹲下身,拨开一堆扭曲的金属网,露出半截被掩埋的通风管道。
他伸手进去,摸到一段尚未完全断裂的线路接口,接头形状与现代标准不符——是老式军用制冷系统的规格。
再往里,空间骤然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