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碾过西郊略显空旷的公路,将机场残留的离别气息彻底抛在身后。
‘羲和’聚变示范工程实验中心,如同蛰伏于大地之上的钢铁巨兽,再次占据了视野的全部。
陈羽墨将车停入车位,推开车门。
凛冽的寒风瞬间灌入领口,带着金属和冷却剂特有的冰冷气息,瞬间将他身上最后一丝属于尘世温情的柔软剥离。
他紧了紧外套,步履沉稳地穿过重重门禁,走向已然成为他第二战场。
巨大的环形指挥大厅依旧灯火通明,巨大的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着各子系统的实时数据、三维结构模型和安装进度图。
然而,与往日的紧张有序不同,此刻大厅里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工程师们围在几个分屏幕前低声讨论,眉头紧锁。
楚老和周老站在主控台前,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应力分析数据,脸色沉得像外面的铅云。
“羽墨!”
楚老最先看到他,立刻招手,声音里带着明显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快过来!
出状况了!”
陈羽墨快步上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主屏幕。
上面正显示着示范堆主体环形真空室——“龙骨”
结构——关键连接区域的三维模型。
几处用刺目红色高亮标注的区域,正闪烁着代表应力严重限的警告信号。
旁边一串串复杂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揭示着问题的严峻性。
“是真空室主支撑环的变形协调问题。”
周老指着屏幕上放大的一个复杂节点结构示意图,声音沙哑,带着熬夜后的干涩,“理论上,我们设计的分布式液压支撑和柔性缓冲垫片系统应该能吸收不同热膨胀和电磁形变带来的差异位移…”
“但现在看来,在模拟实际运行工况的预加载测试中,效果远低于预期。”
楚老沉重地接过话头,手指敲击着屏幕上一条代表位移偏差的红色曲线,在安全阈值上方剧烈波动,“几个关键耦合点的应力集中已经远远出了材料的疲劳极限!
尤其是这个s7节点,”
他放大了一个区域,“应力峰值达到了设计值的18倍!
长期运行,这里必然成为整个‘龙骨’最脆弱的裂痕!”
“这意味着什么?”
周老的声音带着一种沉重的无力感,“意味着我们费尽心力打造的‘太阳之心’,可能还没等到真正点亮,就会被它自身产生的巨大力量从内部撕裂!
整个示范堆的工期和安全性,都悬在这里了!”
指挥大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设备运行的嗡鸣和屏幕数据刷新的轻微声响。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主控台前那个年轻的身影上。
陈羽墨的眉头也深深蹙起。
他凝视着屏幕上那片刺目的深红,意识深处,庞大的信息流无声涌动。
【核心问题:多重复杂载荷动态耦合下,现有分布式柔性缓冲系统无法有效协调异质结构间的非同步变形,导致局部应力剧增。
】
【优化路径:引入‘自适应动态配载’概念。
需设计具备实时感知结构微变形、动态调整局部支撑刚度的智能缓冲单元,并重构关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