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2o年7月28日,燕京。
阳光洒在长安街上,庄严肃穆。
大会堂东门外,红旗猎猎,礼兵肃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凝重与期待。
一辆悬挂特殊通行证的考斯特平稳驶入,后面跟着几辆同样规格的车辆。
车门打开,陈羽墨率先下车。
他身着一身笔挺的华夏陆军技术少将常服,深松枝绿的呢料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金色的将星在肩章上熠熠生辉。
这身戎装,衬得他身姿愈挺拔如松,平日的书卷气被一种凛然的英武所取代。
紧随其后下车的田夕薇,穿着一身典雅的月白色旗袍,长挽起,妆容精致,落落大方。
再后面,是同样身着正装、神情激动而庄重的两家全体长辈。
他们在一名礼宾官的引导下,通过专用通道,步入大会堂
会堂内,灯火辉煌,穹顶上的红五星璀璨夺目。
台下,前排预留的家属区位置,已经坐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无上的荣光与期待。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嘉宾席上那几位须皆白、精神矍铄的身影——孙家栋、黄旭华、钟南山、袁隆平、屠呦呦、李延年……这些曾撑起共和国脊梁、名字如雷贯耳的老一辈功勋科学家,竟都赫然在列!
他们的出席,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授勋仪式的份量。
上午十一时五十八分。
全场肃静。
所有的镜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席台中央。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董卿温柔大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响彻整个礼堂,也通过直播信号传遍全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2o2o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这是对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最高褒奖!
是向世界展示华夏民族创新智慧和创造伟力的光辉时刻!”
“本次大会,将集中表彰过去时光中,在自然科学、技术明、科学技术进步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推动着国家科技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石!”
“现在,我宣布,2o2o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式开始!”
雷鸣般的掌声瞬间爆,经久不息。
授勋仪式庄重而有序地推进。
“先,颁国家自然科学奖!”
主持人声音洪亮,
“授予华夏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第三十八研究所联合科研团队!
表彰他们在量子纠缠理论及应用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他们成功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量子雷达,探测精度与抗干扰能力实现革命性飞跃,为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开辟了全新的‘天眼’,功勋卓着!”
聚光灯下,第十四所、第三十八所的团队代表们激动地走上台,从颁奖人手中接过金灿灿的证书和奖杯,全场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颁国家技术明奖!”
主持人继续宣布,
“授予华夏工程院院士,楚云天同志!
表彰他在小型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