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心中早已绘好了变革蓝图。
西班牙公使阿戈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中满是疑惑。
“据《中华日报》报道,皇上登基还不到十年。剪辫易服、改军制、兴实业、开商埠……就算是欧洲最有魄力的君主,也未必能做到这般彻底。
他究竟是如何让守旧的大臣、百姓都接受这些变革的?”
这话一出,公使们纷纷点头称奇。
阿戈特想起白天街头所见的短发百姓,又想起西班牙国内推行新政时遭遇的重重阻力,不禁摇头。
“在我们那里,哪怕只是修改一项税收政策,都要与贵族、教会反复博弈。
大清皇帝却能让全国百姓剪去祖祖辈辈留的辫子,还换上新式服饰,匪夷所思!”
荷兰公使道夫取出随身携带的《中华日报》合订本,指着其中一篇关于“反贪局查抄贪官”的报道。
“你们看,清国皇帝不仅推新政,还敢动权贵。
报道里说,连宗室亲贵贪腐都被严惩,抄家流放毫不留情。
或许正是这份铁腕,才压得住反对声音。”
葡萄牙公使席尔瓦眉头微蹙,沉声道。
“以往只靠《中华日报》了解清国皇帝一举一动,总觉得报道里的他像个‘符号’——威严、睿智,却少了几分真切。今日要见真容,倒生出些期待来。”
乔治语气突然有些沉重。
“清国中华皇帝是一位真正在推动国家大步向前的开明君主。
他不仅有想法,更有能力把想法落到实处,这样的君主,比我们想象的更难对付。”
不知不觉间走过数道红墙,朱漆殿宇渐显,正是养心殿院落。
几人刚踏上石阶,忽闻“砰”一声脆响划破静谧,惊得阿戈特猛地顿步,路易更是低呼“OMG”,下意识往旁侧躲闪。
循声望去,只见庭院中站着一人,身穿黑金色龙纹华服,正是大清中华皇帝弘历。
弘历手中握着一把手枪,枪身小巧玲珑,黑亮枪身上嵌着细密的纹路,枪口还袅袅飘着一缕轻烟。
乔治目光紧紧锁在那枪上,瞳孔微缩,他在伦敦见过皇家军械库的手枪,大多笨重沉手,枪管粗长,而弘历手中这把,枪身不足一尺,线条流畅得像件工艺品,单看形制,就比西洋同类火枪精巧太多。
道夫也忘了移步,喃喃道:“这枪……竟做得这般小巧?”
席尔瓦曾在葡萄牙军工厂见过造枪图纸,此刻忍不住前倾身子细看:“枪管接缝处几乎看不见,怕是用了更精密的锻造法子,不然撑不住火药的力道。”
弘历似是刚注意到他们,收枪回身,脸上没什么波澜,只对李玉颔首。
“带诸位公使进来吧。”说罢随手将手枪递给身旁侍卫,那侍卫接过时动作轻缓,显然对这物件极为珍视。
乔治这才回过神,心头那点轻视彻底散了,清国皇帝不仅懂新政,连西洋引以为傲的火器,竟也能造出这般精巧的样式,深吸口气,跟着李玉往里走时,脚步竟比来时沉了几分。
养心殿内,五张座椅已按序列于案几两侧。
弘历端坐龙椅,目光扫过殿内时,自带居高临下的威仪。
李玉见五人在殿门处僵立,或攥着礼帽不肯躬身,当即厉声呵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