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着念下去。
他特别解释道,许多战士的“自决”
,实为防御哈夫克一种极其残忍的战术——
“围伤打援”
:
哈夫克常用无人机盯住gti伤员,等待战友救援时再进行狙杀或炮击。
为了不连累战友,许多重伤员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
名单上,30岁以上的官兵占了相当比例,他们多是经验丰富的士官和基层军官,是部队的脊梁,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至关重要的战术价值和更多战友的生还。
长长的名单,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化为冰冷的文字和勋章。
台下,无数铁血硬汉无声地流下热泪,紧握的拳头因为用力而指节白。
整个会场被一种巨大的、悲壮而崇高的氛围所笼罩。
露娜默默地低下头,蜂医摇摇头,掩饰红的眼眶,乌鲁鲁狠狠啐了一口,骂了句极脏的脏话,深蓝和夜莺则早已泪流满面。
追授仪式结束后,会场灯光重新亮起,但气氛依旧凝重。
接下来,是给生者的授勋。
同样是一份长长的名单。
第13集团军、第39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51集团军、第71集团军、第78集团军……
几乎所有在巴尔干血战中打出威名的部队都有代表上台。
每一个走上台接受勋章的人,无论军衔高低,都带着一身硝烟味和仿佛刻在骨子里的疲惫,但他们的眼神无比坚定。
主持人会简要宣读他们的功绩:
“……指挥炮兵分队,在兹拉提波尔反击战中精准摧毁敌装甲集群先头部队,迟滞敌攻势达六小时……”
“……敌后破袭,连续端掉三个哈夫克前线指挥所,击毙一名上校旅长……”
“……身负重伤,坚守通讯枢纽直至最后一刻,保障了关键指令传达……”
“……驾驶重伤战机,成功迫降,保住了珍贵装备……”
每一个事迹都堪称传奇,都对哈夫克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与损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台下一次又一次爆出雷鸣般的、由衷敬意的掌声。
露娜五人坐在台下,听着这些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战功,心情复杂。
他们的事迹与这些大规模攻防、正面硬撼的辉煌战果似乎截然不同。
终于,在名单的最后部分,他们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和代号。
“下面,授予在‘斩浪’行动中,以非凡勇气与智慧,深入敌后,予敌重创,极大改变巴尔干战区态势的特战小组——露娜小队,荣誉勋章!”
聚光灯瞬间打在他们五人身上。
全场目光聚焦。
他们深吸一口气,依次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笔挺的礼服,按照军衔高低(此时仍是原军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一字排开,面向台下。
赵将军和几位战区高级将领亲自为他们授勋。
授勋开始:
先是大卫·费莱尔上尉(乌鲁鲁):
一位澳军准将走上前,手中托盘里是一枚杰出服务十字勋章(distguishedservicecr0ss-dsc)。
授勋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