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当上翰林学土。
此时杨信便是来拜访好友梅询(梅香竇臭那位)。
梅询见杨信来了,自是热情招待。
杨信便开始吹嘘起在东京城听到宋煊的传言,以及他作为副使接待大辽的使者之事。
梅询因寇准受到牵连,如今也总算是回到了中央,任给事中、知审官院。
因为宋煊判王齐雄死刑的案子,他正巧是知道的。
对於宋煊,梅询以前也是听闻过的,毕竟竇臭就是因他而死。
可是那个时候梅询还在外地为官,没有心思关注。
“宋状元是难得的人才。”
梅询也端起酒杯笑了笑:“他的治民手段,老夫拍马怕是都赶不上的。”
杨佶不解。
因为在他的认知当中,梅询是一个相当有本事的人,出身大族,而且门生部属在朝堂为高官的也有不少。
他不应该如此吹捧一个晚辈啊!
尤其是宋煊还不是他的学生。
在杨看来,这种师徒关係,在大宋应该更加被看重的。
没有师承关係,还要拉他吗
“还望梅昌言解惑。”
梅询看著是读书人。
可他对於战事十分的感兴趣,是个激进派,也喜欢结识豪杰。
他对於曹利用等武夫並不排斥。
现在宋煊竟然也是这样的人,梅询如何能够不对他多加吹捧
大宋最好多有像宋煊这样的后辈出现,免得周遭总是有其余族群来犯边。
梅询就简单的说了一下宋煊的为人,不畏权贵之类的,也不会巴结权贵。
他结亲根本就不看你是不是宰相,而是想要挑选入自己眼缘的夫人。
如此瀟洒快活之人,梅询是相当的欣赏。
一旁的侄子梅尧臣已经从应天书院游学回来。
他本打算前往西京,但是收到叔父书信后,又在南京待了数日,才刚刚返回东京城。
此时他总觉得眼前这个辽人在有意无意的打探宋状元的消息。
不过自家叔父也不是蠢笨之人,梅尧臣索性就没有出声提醒,而是在一旁倒茶陪坐。
杨信其实在来访之前,已经找了閒汉打探过宋煊的消息。
但是民间传闻,总归是会有些夸大,混杂了百姓喜欢的一些谣言,添油加醋的一起传播。
所以並不真实。
杨信此时听著老熟人梅询的话,他觉得与街边閒汉所说的並无太大的差別。
莫不是宋煊当真是有此能耐
传言並没有被过分夸大!
杨信也是配合的点头,又听梅询问道:
“宋状元既为副使,想必你今日已经见过他的风采了。”
“那正叔,你觉得宋状元与我说的有差別吗”
“倒是不敢欺瞒。”
杨信先是拱拱手道:
“梅昌言所言倒是有所美化,我见到的宋状元,兴许是与他岳父待的时间久了,颇有些咄咄逼人的架势。”
“哈哈哈。”
梅询乐不可支,宋煊他本来就是一个天才。
若是低三下四的跟你们这些契丹人说话,你们就不怕他是在给你们挖坑
梅尧臣嘴角微微上扬。
宋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