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是多年好友,同为工程师。
孙教授在机械领域的能力略胜一筹,但刘宏伟所在的哈工大的研究条件和学术氛围更优越。
这种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国内并不普遍,仅限于少数顶尖高校之间。
通常情况下,清华会派学生到哈工大学习。
然而,今年孙教授写信给刘宏伟,提到何裕柱在校期间已表多篇论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色。
信中还提及他在轧钢厂的项目经历及备战六级工程师的情况。
刘宏伟听后非常重视,因为即使哈工大培养出的顶尖学生,目前最高也只是考取七级工程师。
若非孙教授亲口所说,他绝不会轻易相信。
考虑到两人多年的交情,他知道孙教授从不夸大其词,于是对何裕柱产生了浓厚兴趣。
此次,刘宏伟不仅带来了学校的几位机械系教授,还将本校这一届最优秀的机械系学生一同带来,就是为了亲眼见见何裕柱。
刚进门时,何裕柱的模样看起来只是个普通大学生,众人对他实力如何还存疑。
因此在他开始讲解论文前,大家并未表现出过多兴趣。
一番讲解后,众人已明白他的水平之高。
他能把复杂的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并且吸引像哈工大教授这样的专业人士参与思考,可见他在机械领域的造诣相当深厚,称得上是近年来天赋最高的学生之一。
看到哈工大教授们的反应,孙教授感到骄傲,冷笑道:“老刘,怎么样?清华也有人才吧。”
近年来,哈工大的师资与资源在国内屈一指,清华及其他高校的机械系都引以为傲。
如今孙教授收下的学生让哈工大的教授们惊叹不已,让他深感自豪。
面对孙教授的调侃,刘宏伟未作反驳。
作为同行,孙教授的话确实没错。
哈工大的优秀学生未必能胜过眼前的何裕柱。
但他嘴上却说:“基础确实不错,但最终成绩还得看考试结果。”
虽然孙教授提到何裕柱正在备战六级工程师资格考试,刚才的讲解也展示了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但考虑到他的年龄以及六级考试的难度,通过考试仍非常艰难。
孙教授接着说道:“你们不是也要在这儿待一个月吗?考试定在这个月中,到时候你们可以亲眼见证。”
何裕柱备考六级工程师的事早已得到学校支持,加上这次哈工大来访交流,校方对此高度重视,特意将考试安排在交流期间,其用意不言自明。
尽管哈工大在机械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清华也有自己的追求。
若何裕柱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无疑将为学校带来声誉提升。
听到这句话,刘宏伟的眼神微微一动。
他当然明白孙教授话中的含义,说道:“看来,你们对何裕柱同学很有信心。”
若何裕柱能顺利通过六级工程师考试,清华大学的声誉无疑会大幅提升。
但如果出现问题,丢脸的将是他们自己。
刘宏伟的话也让随行而来的哈工大教授们神情一变。
虽然何裕柱的表现确实出色,展现了扎实的机械技能,但从8级直接跳到6级工程师的考核,在哈工大也是前所未闻。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