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省的工业展水平无疑领先全国,而作为东北顶尖学府的哈工大也颇为自豪。
他们的学生做不到的事情,清华的学生能做到吗?
孙教授了解哈工大教授们的心理,但他并未多言,只是笑着点头,“行,老刘,你们先住下吧,我们已经准备好宿舍楼了。
这次就当作是交流经验吧。”
孙教授话虽留有余地,但刘宏伟深知这位老友的性格,这明显是十拿九稳的态度。
于是他也来了干劲。
"
好,老孙,听你的!”
等学校安排完哈工大的一行人后,办公室里只剩下孙教授、何裕柱、张为民和梅军四人。
此刻,何裕柱依旧站着,他对当前的情况已有所了解。
孙教授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只问:“柱子,你觉得有把握吗?”
何裕柱稍作思考,点头道:“问题不大。”
短短四个字让孙教授心中安稳不少。
他知道何裕柱从不轻易承诺。
"
很好,柱子,接下来这段时间好好准备,考试时一定要挥出色。”
孙教授并非一时兴起,安排何裕柱在哈工大学习并展示才能,这也是给柱子的一次重要机会。
尽管他也是一名工程师,与刘宏伟同级,但由于身处不同的环境,清华大学在重工业及机械领域的地位相较于哈工大确实稍逊一筹。
即便人们嘴上不说,这也是客观事实。
若柱子继续留在清华,即便他在校内脱颖而出,未来的展空间仍会受限。
如今有了哈工大的交流契机,如果他在考核中表现出色,哈工大必定会更加重视。
届时,柱子可获得的资源将有所不同,或许还会面临哈工大的争夺。
然而,孙教授对此充满信心。
他知道柱子的品性和志向,同时他也明白,即便柱子被哈工大招揽,他已做好心理准备。
在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的大环境下,像柱子这样的优秀人才,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能为国家贡献力量便无愧。
他不会因个人名誉而妨碍柱子为国效力。
时光飞逝,半个月转眼即过。
清华大学得知了何裕柱将跳级参加六级工程师考试的消息,且哈工大的教授也将到场观摩,此事得到了高度重视。
作为当事人的何裕柱,在这段日子里全神贯注地复习课本,频繁往返于实验室,只为在考试前巩固自己的机械知识。
这一天,何裕柱在清华完成实验后回到南锣巷四合院。
许久未归,他如今每隔十天半月便会回家一趟,毕竟一家人总要团聚。
然而这次回来,他听到了不少消息。
职业分级制度实施后,四合院也受到影响。
原有的等级体系失效,改为国家统一的职业等级标准。
比如易忠嗨,在技术评定后成为六级钳工,月薪72元3角,还未达到原剧中的八级钳工水平,因此工资尚未提升。
二大爷刘嗨忠现在仍是五级钳工,月薪六十一块七角,而三大爷阎富贵的职业评级有所不同,他是小学教师,月薪四十七元,另有两到三元补贴。
尽管如此,他的收入在三位大爷中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