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公开不从,宁愿不做官,也要讲学。
与王世贞相比,他倒是一个做实务的好官。
去云南后,整治昆明堤,疏浚滇池,兴修水利,赢得了百姓的一片赞扬之声。
但他为了自身的政见主张,也做过一些匪夷所思的尝试。
比如:他在任地方主官时,曾令诉讼的百姓,敛目观心以自省,算作赎罪,还将官印放在公堂上让胥吏自取使用。
他是个好人,但也是个滥好人;他是个好官,但有时也是个糊涂官。
他抵京后,迎接的乃是他的学生汤显祖,汤显祖曾受教于罗汝芳,对其甚是尊敬。
……
八月三十日,就在沈念疑惑着海瑞为何还没有抵京时。
又有两位名士来了,且还是结伴而来。
他们便是何心隐和李贽,前者还算是后者的半个老师。
这两个人在朝廷心中,那是有名的异端,反朝廷的主流。
何心隐原名为梁汝元。
之所以改名,是担心官府抓他。
当下的他,四处为家,一边跑,一边宣扬他的政治学术主张。
很多地方官都想找个理由,将他下大狱。
何心隐目空一切,甚是狂悖。
他的人生理想是:行大道,立大功,趋大同。
人伦有五,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他反对四个,只认最后一个,朋友有信。
他创建了一个名为“萃和堂”的家族工会,让梁氏族人在里面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受大明律约束,俨然就是自建了一个小朝廷。
美其名曰是建立了类似范仲淹范氏义庄那种义学,为朝廷排难解忧。
其实他就是想脱离朝廷而自治,实现自己理想中的治世梦。
至于李贽,更是被称为:异端之尤。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