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左侍郎厅。
刘斯洁见沈念对向朝廷申请筹建会计学院无望露出失望的表情,不由得说起他的另一种想法。
“子珩,老夫觉得复兴算学,不一定要从朝堂开始,算学之法,实践为重,若借助民间力量自下而上改革,以练代学,没准儿比成立会计学院发展更快,当下北方商贸复兴,正是急缺算学人才的时候,若有商人愿意组织培养算学人才,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民间算学之士必将井喷,日后朝廷招纳计吏,必然会向民间算学之士的标准看齐,让民间力量引领官衙计吏发展,你觉得如何?”
“自下而上?民间力量?”
听到此话,沈念的眼睛不由得亮了。
刘斯洁不但给出了一条复兴算学之策,而且也为沈念打开了新政改革的新思路。
新政改革,不一定必须要自上而下,从朝堂到民间,也可以用民间力量倒逼朝堂做出改变。
沈念笑着道:“刘左堂,我父亲与岳父的尧东商行,可胜任此事!”
刘斯洁微微摇头。
“子珩,老夫知你会这样说,但老夫不建议尧东商行去做。”
“为何?”沈念面带不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下的尧东商行已不是你父亲与你岳父的尧东商行,而是整个北方百姓的尧东商行。虽然尧东商行让利于民,是以振兴北方商贸,扶植地方小商人为经商目的,但在朝廷眼里得人心比得金钱更可怕,一旦你入阁,估计有无数人要挑尧东商行的错!”
“尧东商行若再带头培养算学之士,日后诸多算学之士进入朝廷各个衙门,成为计吏,那朝堂之事对尧东商行而言将没有秘密,这……有可能为你家引来杀身之祸!”
沈念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父亲与岳父成立尧东商行,最初的真正目的不是货通北方,而是使得后续新政的一条鞭法更易在北方施行,如此便能帮助沈念更快擢升。
沈尧山与顾东行原有的想法是,待沈念成为部堂官后,他们就放弃生意,将所有利润或归朝廷或归于民。
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
尧东商行发展迅猛,当下已成为北方商贸蓬勃发展的最大动力,沈尧山与顾东行若当下撒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