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东商行马上就会变味。
因为没有商人能拥有他们这番“经商为公为民不为己”的纯粹心思。
他们更没想到的是,沈念擢升迅速,不到两年便成了正三品的部堂官。
刘斯洁考虑的没错。
计吏看似只是小吏,但他们是真正知晓大明各类账目的人。
若日后朝廷的许多计吏都出自尧东商行。
那待沈念入阁后,一方面拥有辅政大权,另一方面家族不但掌控着北方商贸,还有随时能了解朝廷各个衙门账目的能耐。
当下的尧东商行,虽然将钱都散了出去,但是却收获了人心。
沈尧山与顾东行振臂一呼,那将会无数百姓响应。
这种通天之能,哪个皇帝不忌惮!
对任何一名皇帝而言,再忠诚的臣子也绝对不能让其拥有能够造反的力量。
刘斯洁接着道:“近日,老夫已与京师的数名商人探讨了组建算学社之事,虽然没有尧东商行的参与,培养算学之士的速度会慢一些,但胜在稳妥!”
刘斯洁做事,向来都是保守而稳妥。
大明百姓可自由结社,算学社即会计学院的变体,可使得学练结合,并能出一些关于算学的书籍。
缺点在于只是小敲小打,而难以成大势。
沈念听完后,微微摇头。
“刘左堂,如此培养算学之才,速度太慢了!我觉得还是应令尧东商行引领,立即在各地州府包括京师都建立算学社,以社团之名,参与实践,培养算学之士,至于对我家产生的负面影响,我能接受。”
“你能接受?子珩,君恩似海,无人能够揣摩,你还年轻,切莫走在悬崖边上,新政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慢慢来即可。”
沈念再次摇头。
“当下,尧东商行已将我父亲与岳父架了起来,让他们成为了北方商人的领袖。尧东商行最终一定是朝廷的,这是我父亲与岳父早就承诺的。”
“我不能为了自保,放弃培养算学之士的更好路径。”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