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三月中旬。
春风还带着几分料峭寒意。汉国使者长孙兕的车驾缓缓驶入这座北方雄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如织,显出一派繁华景象。长孙兕撩开车帘一角,默默观察着这座敌国都城,心中暗自评估着魏国的实力。
\"使者大人,世子已为您安排好馆驿。\"前来迎接的官员恭敬地说道,\"明日世子谋士张岳先生会前来拜访。\"
长孙兕微微颔首,心中却是一凛。张岳此人他早有耳闻——高澄麾下四大谋士,以心思缜密、滴水不漏着称。此次由他接待,可见高氏父子对汉国使团的重视。
翌日清晨,张岳果然准时到来。
\"长孙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张岳拱手施礼,语气不卑不亢,\"世子本欲亲自接待,奈何政务缠身,特命在下前来致歉。\"
长孙兕还礼道:\"张先生客气了。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两人分宾主落座,侍从奉上香茶。张岳轻抿一口,看似随意地问道:\"长孙先生是第一次来邺城吧?觉得此间风物如何?\"
\"确是首次前来。\"长孙兕谨慎应答,\"邺城繁华,名不虚传。尤其是这铜雀台,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张岳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哦?先生对铜雀台也有研究?\"
\"略知一二。\"长孙兕心下警觉,意识到对方在试探自己,\"当年曹孟德建此台以彰显武功,如今丞相高公坐镇于此,也是一段佳话。\"
张岳轻笑:\"先生好见识。不过邺城不止有铜雀台,城北的华林园、城西的漳水风光都值得一看。若先生有兴趣,在下可安排向导。\"
\"有劳先生费心。\"长孙兕婉拒,\"只是此行公务在身,恐无暇游览。\"
张岳点头表示理解:\"既然如此,在下也不便强求。不知先生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长孙兕沉吟片刻,决定直入主题:\"实不相瞒,在下奉汉王之命,有要事需面见丞相高公。还请先生代为转达。\"
张岳面露难色:\"丞相近日身体不适,恐不便见客。不知先生所为何事?或许在下可代为转告。\"
长孙兕心中冷笑,知道这是推脱之词,但仍保持恭敬:\"此事关系汉魏两国大事,需当面与丞相商议。还请先生务必通融。\"
张岳仔细观察长孙兕的表情,见对方神色坚定,知道问不出更多,便转而笑道:\"既如此,在下定当尽力而为。先生远道而来,今晚世子特设宴为先生接风,还请赏光。\"
\"世子盛情,在下感激不尽。\"长孙兕躬身致谢。
宴席上,丝竹声声,歌舞曼妙。张岳与长孙兕谈笑风生,从邺城风土到关中美食,从诗词歌赋到兵法战阵,无所不谈,却丝毫不涉政事。长孙兕暗自佩服对方滴水不漏的功夫,而张岳也在心中评估这位汉国使者的深浅,张岳此时还不能和汉使接触,他怀疑高澄一直在盯着自己。
宴席散去,张岳立即赶往丞相府。他先向高欢汇报了长孙兕求见之事,然后又详细说明了接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此人谈吐不凡,应对得体,确是刘璟麾下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