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岳最后总结道,\"虽未明言来意,但观其神态,当有要事相商。\"
高欢抚须沉吟片刻,对侍从道:\"请世子过来。\"
不多时,高澄快步而来。听完张岳的汇报,他立即道:\"父亲,此事必与宇文泰有关。听闻宇文泰屡派细作破坏汉国内政,叔父怕是忍无可忍了。\"
高欢点头:\"我也收到情报,汉国今春大肆征兵,据说要征十万之众。\"他看向儿子,\"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高澄显然早有思考:\"从法理上说,宇文泰弑帝篡位,虽立的是傀儡,但毕竟是元氏血脉。我们出兵讨伐,名正言顺。\"
高欢示意他继续。知子莫若父,他知道儿子话中有话。
高澄话锋一转:\"但若与叔父合作,以父亲和叔父之能,剿灭宇文泰自然不难。问题是宇文泰只有八州之地,其中最富庶的颍州、洛州、梁州、宋州都靠近叔父。若叔父再得洛阳,占据两京,就有帝王之势了。\"
高欢沉默不语,良久,他缓缓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联周灭汉?\"
\"正是。\"高澄坚定地说,\"即使灭不了汉,也要拿回泰州。玉璧在一天,我晋阳大军就无法南下。\"
\"玉璧\"二字如一把利刃,瞬间刺痛了高欢的心。他仿佛又看到那座坚城下的惨状——十万大军折戟七万,无数魏军儿郎血染沙场。那一战不仅损兵折将,更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高欢的脸色阴沉下来:\"你认为我们与汉军作战,有几成胜算?\"
高澄谨慎地回答:\"我军兵多将广,而叔父占据地利,用兵多变,约有五成胜算。\"
\"五成?\"高欢冷哼一声,\"怕是言过其实了吧。军中不少老人至今还没从玉璧的阴影中走出来,我看能有三成就不错了。\"
高澄没想到父亲如此悲观,试探地问:\"那父亲的意思是?\"
高欢深吸一口气,似乎下定了决心:\"我已决定与玄德合作,联汉灭周。与其镜花水月,不如切实拿下中原半壁。\"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不能答应得太痛快。长孙兕我就不见了,你去代我接见,磨一磨他,争取最大利益。比起刘璟,我更想灭了宇文泰。\"
高澄心中叹息。他深知父亲一旦做出决定就难以改变,但也明白这个决定的风险——若让汉国再得半个中原,必将尾大不掉,将来必成心腹大患。
\"儿子明白。\"高澄躬身领命,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虑。
张岳在一旁静静听着父子二人的对话,面色如常,心中十分欢喜。作为潜伏多年的绣衣卫指挥使,既然高欢有意和汉王联合,那看来自己就不需要出手了。
次日,高澄在丞相府接见了长孙兕。会谈持续了整个上午,双方就合作细节展开了激烈交锋。
\"世子明鉴,\"长孙兕不卑不亢地说,\"若魏国愿意出兵相助,我王承诺事成之后,将夏州划归魏国。\"
高澄冷笑:\"长孙先生好算计。夏州地瘠民贫,我要来何用?若要合作,泰州必须归还魏国。\"
\"世子说笑了。\"长孙兕面不改色,\"泰州乃汉国门户,岂能轻让?不如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