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崔文?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不能墨守成规。”
韩子瑜听得入迷,忍不住赞叹道:“陆兄年纪轻轻,竟能洞悉古今兴替规律,实在令人钦佩不已。今日一见,方知世间真有天才存在!”
周明远也附和道:“没错!我等平日读书虽多,却从未想过从这个角度去剖析历史人物。陆兄这篇文章,堪称石破天惊之作,必将流传后世!”
梁娴捋须长叹:“诸位不必过于惊讶。陆公子年少成名,自有其过人之处。老夫当年初见陈元礼时,也曾有过类似感慨。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苏洵突然提议:“陆公子才华横溢,不如趁热打铁,再写一篇关于其他历史人物的文章如何?”
陆北顾略作思考后答道:“既然苏先生盛情相邀,晚辈愿意尝试一番。不过这次我想换个主题,谈谈汉武帝时期的李广将军。”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李广作为西汉名将,一生屡建奇功,却始终未能封侯,其悲剧命运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因此围绕他的争议从未停止过。
苏洵眼睛一亮:“好!那就更加期待你的见解了。不过在此之前,请允许老夫先行告退,回去整理一下思绪。毕竟今晚受到的冲击太大,需要时间消化才行。”
说完,他转身向陆北顾深深一揖:“后生可畏,来日方长。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继续切磋学问。”
陆北顾连忙回礼:“苏先生谬赞了。晚辈随时恭候指教。”
送走苏洵父子后,其余几人围坐在一起,迫不及待地催促陆北顾开始创作。
面对众人的热情期待,陆北顾稍作准备,提笔写道:
“李广之才,冠绝一时。匈奴闻风丧胆,称之为‘飞将军’。然则终其一生,竟未得封侯,此中缘由,值得深思。
首先,李广性情耿直,不谙权谋。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敌,但在官场却显得格格不入。例如汉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爆发,李广奉命镇压叛军。然而由于与主将周亚夫关系紧张,未能充分发挥实力,导致战功被压制。由此可见,仅凭个人能力,并不足以保证仕途顺利。
其次,李广运气欠佳。纵观其军事生涯,多次遭遇意外挫折。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随卫青出击漠北那次。当时卫青命令李广绕道东线,结果因迷路延误战机,错失全歼单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