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听众们咬牙切齿!
“那帮绅耆,呸!只顾眼前,活该被淹!”
“龙王忒不是东西!说话不算话!”
“还是哪吒有本事!死了都能活过来,把那老泥鳅打得屁滚尿流!”
茶馆里议论纷纷,情绪高涨。
这故事仿佛一个宣泄口,将连日来的憋闷、对粮商的怨恨、对官府的失望,都投射到了“龙王”和“绅耆”这两个角色上。
而哪吒的悲壮与重生后的强大,则寄托了人们对“救星”的渴望。
走街串巷的货郎也成了故事的传播者,他们在兜售针头线脑、廉价物什时,也会一道讲一讲这个故事。
与此同时,一则市井流言也开始传播。
“听说了吗?韩家那边,好像有动静了!说是要学那哪吒,做点积德的事”
“真的假的?韩家?”
“嘘小声点!八成是!韩家以前那位老太公在世时,可是有名的善人!兴许是他儿孙都看不下去了!”
“唉,要是真的就好了”
流言如同投入死水潭里的石子,一圈圈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哪吒的故事和在泸川城素有名望的韩家可能出手的消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在绝望的城中点燃了一丝微弱的希望火种。
人们开始不自觉地期待着,期待那个驭风火轮持火尖枪的“哪吒”,真的能出现在这水患粮荒的泸川城。
这期待的目光,无形中汇聚到了韩家“韩记米铺”那扇从下暴雨开始就始终紧闭的大门上。
其实城中数得上号的土豪家族,在这次的事件中基本都是如此作态,既不参与哄抬粮价,也不对外出售粮食。
韩记米铺后院,韩子瑜正与一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低声交谈。
“粮呢?调集得如何?有多少把握?”
韩子瑜看着窗外淅沥的雨,问道。
“十成把握,调集的粮食足够了,只卖给城内户籍的老弱妇孺,每人每日限购一斗,价钱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