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宋文豪 > 第344章 陆北顾的《民监赋》

第344章 陆北顾的《民监赋》(2 / 10)

bsp; 陆北顾将考卷展开,只见其上赫然写着。

    ——《鸾刀诗》。

    鸾刀,是一种有铃刀,在古代作为祭祀时用以割牲的工具。

    《诗·小雅·信南山》记载“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孔颖达注疏曰“鸾即铃也,谓刀环有铃,其声中节”,也作“銮刀”。

    殿试考试,当然不可能随便出个没有特殊含义的名词来当做考题。

    这道诗题真正要考的内容,其实是出自《礼记·礼器》里的那句“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既然后来有了更加锋利的割刀,那么祭祀时为什么还要用古老的鸾刀呢?这种礼仪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慎终追远,让后人不忘先人的生活方式所承载的文化内在涵义,这才是礼制的意义。

    换句话说,礼制作为形式,表现的是内心的诚敬,而如果形式的背后没有文化内核,那么很快就会演绎成复杂的形式主义继而失去原有的意义。

    题目寓意深远,极有内涵,绝非寻常咏物之题目可比。

    可以说,这道诗题的出题人是用了心的。

    而出题人的目的正是要让参加殿试的考生们以此义作诗,要求所写的诗作既要切合“鸾刀”之物象,更需阐发“礼之本在诚”、“反本修古”的深层义理,对考生的经学功底、诗才器识皆是严峻考验。

    陆北顾凝视着题目,他并未急于动笔,而是于心中认真酝酿起来。

    按殿试规矩,诗题都是五言六韵十二句,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而这时候,内侍们又给每名考生都发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韵书,是科举专用的《礼部韵略》。

    此书最早为景德四年丘雍、戚纶所定,后来景祐四年的时候,在当今官家的旨意下由丁度重修,共收九千五百九十字,还附由《贡举条式》一卷,算是参加科举考试人手一本的必备工具书了。

    你问为什么还要特意发本韵书?

    那当然是因为考生来自天南海北,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同一个字在不同方言极有可能是不同韵的,而诗赋考试都涉及到韵脚,是必须要有一个统一标准的。

    不过这本书也就是一个“

最新小说: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你说要悔婚,我封异姓王你哭什么? 关山第一侠辽东英雄传 庶民不配当状元?她爷是开国帝师 三国:我真的只想找死啊 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 断绝关系?我转身科举成状元! 请按剧本来表演 扶唐 修真版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