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户部衙门(1 / 2)

……

鉴于姜淮一直处理政务,身体过度劳累。

皇上允许他休息几月。

这段时间,他在调养身体的同时,依旧心系政务。

姜淮所倡言的清丈田亩、改革漕运、充实边储等策,虽切中时弊,却因触及太多权贵利益,在部议、廷议中屡屡受阻,推行维艰。

京城户部衙门,与姜淮熟悉的东南知府衙门截然不同。它没有临海的开阔,反而深陷于皇城根下一片森严的建筑群中,青砖高墙,飞檐斗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不容置疑的威权与压抑。

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墨锭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那是无数卷宗年复一年堆积沉淀下来的气息。

姜淮被引至属于他的侍郎值房。房间宽敞,陈设却简单到近乎冷硬。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靠墙而立的那一排排顶天立地的榆木档案架,以及架上那堆积如山、颜色深浅不一的卷宗匣子。

它们沉默地矗立着,像一头头蛰伏的巨兽,肚子里塞满了帝国财政的秘密。

新任侍郎到部,照例要先熟悉情况。几位身着青色或绿色官袍的郎中、主事前来拜见,态度恭敬却透着疏离,言语间多是套话、官话。

寒暄过后,一位头发花白、面容精瘦的老吏,王司库,被指派来协助姜侍郎查阅近年总账。

“姜大人,这是近五年的天下钱粮总册,各省秋粮、夏税、盐课、茶引等各项入项,以及俸禄、军费、工程等各项出项,皆记录在案。”

王司库的声音平直无波,双手捧上一本厚如砖石、封面磨损严重的册子。

姜淮谢过,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第一页。泛黄的宣纸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映入眼帘。

起初,他尚能以在地方查账的经验从容应对,但越往下看,眉头蹙得越紧。

这账目,乍看之下条目清晰,数字罗列,但细细推敲,却处处透着诡异。

其一,是惊人的“呆账”与“挂欠”。

“江北行省,永丰等十三县,累计欠缴漕粮折银三十五万八千两,备注:历年水患,民力维艰。”

“靖海侯府,历年支取盐引补贴银,累计未核销十八万两,备注:侯府称用于犒赏沿海将士,凭证待补。”

类似的记录比比皆是,数额巨大,欠款方从地方官府到勋贵皇亲,理由冠冕堂皇,却无一笔有明确的追缴期限和可行的核销方案。

这些款项,在账面上是“应收”,实则与坏账无异,年复一年地滚动累积,像一个不断膨胀的脓疮。

其二,是名目繁多的“非常支出”与“临时摊派”。

“为贺贵妃寿诞,内帑支取二十万两,转由户部平账,科目:庆典用度。”

“西北军镇紧急奏请添置冬衣,拨付银十五万两,科目:军备特需。”

“某亲王园寝修缮,工部预估五十万两,户部已预拨二十万两,科目:陵工开支。”

这些支出,往往只有简单的由头和金额,缺乏详细的预算、核验流程和最终审计。它们像一把把勺子,随时可以伸入户部这本就干瘪的钱袋子里舀钱。

姜淮指着一条“东南剿倭有功将士赏银十万两”的记录,问道:“王司库,此笔赏银发于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库】 www.biquku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世威大帝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 红楼群芳谱 苏定方演义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古人看我玩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