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背包,取出一本泛黄的日记本??那是她在娱乐圈最后一年写的,早已尘封多年。翻到某一页,赫然写着:
>“今天又被骂‘不敬业’。可我真的累了。镜头前我要笑,酒局上我要敬,采访时我要感恩命运。可谁来听听我的委屈?我甚至不敢说自己不喜欢这一切,因为全世界都说:你多幸运啊。”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然后撕下整页,折成一只纸船,放在山涧溪流中。水流轻轻托起它,载着过往的压抑与伪装,缓缓漂向黑暗深处。
回到工作室,她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林老师,我是那个说‘想恨爸妈又想抱他们’的男孩。今天我妈回来了,喝醉了摔门骂我累赘。我本来又要躲进教室,可路过礼堂时看到了那幅声纹画。我站在那儿看了半小时,然后回去把我妈扶上了床。我没说话,但她哭了。谢谢您让我知道,软弱也可以很勇敢。”
林婉把手机贴在胸口,感觉心脏跳得比任何时候都清晰。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全体成员宣布:“《未命名》项目正式收官。但从今天起,我们要做一件更大的事??启动‘回声计划’:在全国建设一百座乡村声音档案馆,每座由当地年轻人运营,收录他们自己的故事。”
“钱呢?”小舟苦笑,“咱们账户余额还不够买十台新录音机。”
林婉微笑:“那就一台一台攒。我们发众筹,办巡展,卖限量声纹艺术卡。哪怕一年只建成一座,也要让它扎根。”
三个月后,第一座档案馆在云南怒江落成。开幕那天,傈僳族少年用采集了整条峡谷的风声、水声、鸟鸣声制作了一部五分钟的“自然家书”,播放时,全村老少围坐在火塘边,听得热泪盈眶。
与此同时,《未完成的告白》意外引发国际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林婉团队参与“全球情感遗产保护倡议”,德国一家美术馆提出长期展出声波壁画。而陈默,在录音曝光半年后,首次公开露面于一档冷门读书节目,朗读了里尔克的诗句:“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节目播出当晚,#陈默退圈#冲上热搜。网友翻出十年前他与林婉合作的电影《静默之下》,重新解读其中一幕:他在雨中背诵独白,眼神空洞,而镜头角落,林婉躲在监视器后悄悄抹泪。
有人写道:“原来早在那时,他们就在演自己的命运。”
冬至前夕,林婉接到电话:国家声音博物馆决定将《千面人间》全部资料永久归档,并设立“民间记忆守护者奖”,首届获奖者名单中,有十七位是“大地之声学院”的学员。
颁奖典礼在故宫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