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上海浦(1 / 5)

嘉靖三十六年,三月,苏州。

春日的太湖烟波浩渺,润泽的东风拂过阊门内外鳞次栉比的商铺、码头,带来了暖意,也悄然送来了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

靖海伯、南京兵部左侍郎陈恪将巡视苏州并考察口岸的消息,早已不是秘密。

官府的正式行文,以及商帮之间无孔不入的耳目,早已将这份“山雨欲来”的预感,播撒到了苏州城的每一个角落。

与数年前陈恪任苏州知府时相比,如今的苏州商界,已是另一番光景。

昔日盘踞头把交椅、气焰熏天却与倭寇有染的苏家,早已在陈恪的雷霆手段和后续清算中烟消云散,家产抄没,族人星散,只余下坊间茶余饭后几声唏嘘与警示。

曾经的“八大商”重新洗牌,补上了新的面孔,但昔日苏家的下场,深深烙在每个幸存巨贾的心头。

这位年轻的伯爷,在苏州士民口中是抗倭英雄,是带来“苏州大捷”的守护神。

但在这些家资巨万、消息灵通的商界巨擘眼中,陈恪的形象则复杂得多,他既是能带来秩序的强权人物,更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手段狠辣、且对商人阶层似乎并无太多好感的“阎罗”。

他此番以钦命开海之权柄重临苏州,究竟是福是祸?

新任苏州知府王重光,年方四十,正是年富力强、渴望政绩之时。

他并非陈恪旧部,也非严、徐任何一党的核心,能得此富庶之地,靠的是考评优异和朝中些许背景。

接到陈恪的行文和南京方面的风声后,他心中盘算的与那些商人截然不同。

陈恪的到来,只要不在他的地盘上掀起大狱,那就是天赐的机遇!

市舶司若成,苏州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工商业基础,必是首当其冲的受益者。

港口繁荣带来的就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地位提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

因此,他对陈恪的接待,是真心实意的重视,甚至带着几分对实干派能臣的敬重。

接风宴设在了苏州知府衙门的花厅,既不失体面,又避免了过分的奢华惹人注目——王重光深知陈恪不喜浮华。

受邀作陪的,便是如今苏州商界最有分量的七位家主,以及几位本地的耆老名流。

宴会当晚,华灯初上。

陈恪如期而至,依旧是一身绯色官袍,神色平静,看不出长途跋涉的疲惫,也看不出新官上任的锐气。

王重光率众迎出二门,态度恭谨而不失一方主官的从容。

“下官苏州知府王重光,恭迎伯爷莅临苏州!”王重光躬身行礼,语气诚恳。

“王知府不必多礼,叨扰了。”陈恪微微颔首,目光与王重光一触即分,随即落在他身后那几位衣着锦绣、神色各异的商贾脸上,只是极快地掠过,便恢复了常态。

宴席之上,觥筹交错,表面一派和谐。

王重光作为东道主,妙语连珠,既介绍了苏州近年来的民生民情,也不着痕迹地捧了陈恪当年的抗倭功绩。

几位商界领袖则轮番敬酒,言辞谦卑,极尽恭维,将那份谨慎和戒备,包裹在热情的笑容之下。

酒过三巡,陈恪放下酒杯,环视众人,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本官此番奉皇命南下,总督

最新小说: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大清隐龙 换经纪人后,顶流他恃宠而茶 乱混聚树 鹰掠九天 红楼:我和黛玉互穿了 甄嬛传:穿余莺儿后小厦子是我爹 特工传奇之重明 游戏?还是哲学? 嫡嫁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