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珍馐美味摆满案几,乐师奏起悠扬的胡乐,舞姬翩跹起舞,整个宫殿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李渊身着龙袍,面带微笑,显得格外亲切。
高祖李渊举起酒杯,对骨咄禄说道:“突厥与大唐本是邻邦,本次使者远道而来,朕心甚慰。愿两国永结友好,共谋太平。”
骨咄禄微微颔首,神情中带着几分倨傲。他虽是使者,但举止间却流露出突厥人特有的豪放与不羁。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用略带生硬的汉语说道:“大汗命我前来,特向大唐皇帝致意。突厥铁骑纵横草原,天下无敌,但愿与大唐和睦相处,互通有无。”
李渊听罢,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深知突厥的强大与傲慢,但为了稳定北疆,避免突厥南下侵扰,他必须暂时隐忍。
于是,李渊笑着对骨咄禄说道:“使者所言极是。朕愿与突厥大汗携手,共谋天下太平。”
说罢,他挥了挥手,示意侍从将骨咄禄引至御座旁。
这一举动让在场的群臣大为震惊。御座乃是皇帝专属的象征,岂容外人轻易靠近?但李渊却毫不在意,亲自起身,拉着骨咄禄的手,引其与自己共同坐在御座之上。
骨咄禄虽有些意外,但很快露出得意的笑容,毫不客气地坐了下来。他环视四周,见群臣面露不悦,却毫不在意,反而更加挺直了腰板,显出一副不可一世的神态。
宴会结束后,群臣纷纷进言。裴寂低声对李渊说道:“陛下,突厥使者傲慢无礼,今日之举恐助长其骄横之气,日后更难驾驭。”
李渊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朕何尝不知?但突厥势大,若不加以安抚,北疆恐生变乱。今日之举,实属无奈。”
与此同时,骨咄禄回到驿馆,对随从得意地说道:“大唐皇帝也不过如此,竟让我坐上他的御座!看来突厥铁骑的威名,已让他们心生畏惧。”
随从们纷纷附和,笑声中充满了轻蔑。
作为开国皇帝,李渊深知突厥的强大与威胁。他在宴会上表现得亲切而大度,但内心却充满了无奈与隐忍。他的举动既是为了稳定北疆,也是为了争取时间,集中力量平定中原。
突厥使者的形象傲慢而自信,他对李渊的示好毫不领情,反而更加轻视唐朝。他的言行反映了突厥人对中原政权的态度,也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作为李渊的亲信大臣,裴寂对突厥的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进言体现了唐朝内部对突厥问题的担忧,也为后续的政策调整提供了依据。
果然,李渊的示好并未换来突厥的真心合作,反而助长了他们的骄横之气。此后,突厥屡次南下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李渊虽多次派遣使者交涉,但突厥始终态度强硬,甚至要求唐朝进贡更多的财物。
这一事件成为唐朝初期外交策略的一个缩影。李渊的隐忍与妥协,虽暂时缓解了突厥的威胁,但也暴露了唐朝初期的弱势。直到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通过一系列军事与外交手段,才最终解决了突厥问题,为大唐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此时,被王世充打得节节败退的李密,狼狈不堪地带着仅剩的一万残兵败将,即将到达长安。
曾经的瓦岗军领袖,如今已是末路英雄,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无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