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当时北线战场突发变局,窦建德吞并孟海公部后,十万大军压境淮北,《资治通鉴》载其\"兵锋及徐、兖\",铁蹄声已隐隐可闻;东线江都城头,新称帝的李子通将吴越旗帜插遍丹阳、吴郡,对杜伏威的历阳大本营形成夹击之势;而内部暗流更令其如坐针毡,心腹大将辅公祏与精锐\"上募军\"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其内部\"将士多贰心\"。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杜伏威审时度势,决意借唐廷之势破局。
这位出身章丘盐户的豪杰深谙乱世生存之道。他遣麾下猛将陈正通、徐绍宗率二千江淮轻骑,随唐使张镇州合击李子通,既表归顺诚意,又借机削弱劲敌。唐高祖李渊顺势下诏,授其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之职,更赐国姓纳入宗室,《资治通鉴》详载\"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
杜伏威的这一系列动作暗藏三重深意。以唐朝朝廷敕令洗白割据身份,取得征讨江淮的合法大旗;据守\"南临大江,西控濡须\"的战略要地和州,既屏障长安东南门户,又遏制窦建德南下锋芒;更借唐廷威仪压制辅公祏势力,彰显其\"欲以王命镇抚公祏\"的制衡之术。
历史证明杜伏威这一政治、军事布局堪称精妙。两年后,当杜伏威亲率\"江淮轻骑\"入朝长安时,他已完成从草莽豪强到开国勋贵的华丽转身。而留在江淮的余部辅公祏虽举兵反叛,终被李孝恭平定。
而唐廷通过这场招抚,不仅瓦解了江淮最大割据集团,更获得征讨萧铣、李子通的前沿基地。朱雀大街上受封的杜伏威或许不会想到,当年和州城头的归降旗帜,竟成为大唐一统江山的东南锁钥。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真相。
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