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五年三月中下旬,大唐内外交困。谭州(今山东章丘)一场因私怨引发的粮草风波,最终以盛彦师、王薄、李义满三人的殒命而告终,朝廷虽以严刑整肃了纲纪,却暴露了初唐内部将相、央地之间的深刻矛盾。与此同时,北方边境再起波澜,李渊以金帛与和亲之诺暂缓突厥兵锋,换回被扣使臣,然颉利可汗旋即毁约,联合叛军兵压雁门,使得刘世让固守的并州局势骤然紧张。当朝廷深陷内争与外患的漩涡之际,在关乎国运的河北主战场上,秦王李世民与刘黑闼的最终对决,也已蓄势待发。
三月廿二,长安城笼罩在春日的晨雾中。
卯时三刻,太极宫两仪殿内烛火通明,尚书右仆射裴寂、中书令封德彝、黄门侍郎陈叔达等重臣肃立丹墀之下,正在为交趾郡守的人选进行最后的廷议。唐初武德四年(621年),改隋朝的交趾郡为交州总管府,行政中心设在宋平县。宋平县的治所位于今河内市区,是当时整个越南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州(交趾)的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包括河内、海防、北宁、太平、南定等省市。
汉代的交趾是“交州九郡”之一,涵盖越南北部和中部。唐代交州成为“安南都护府”的核心区域(675年设立),仍以宋平(河内)为治所,“交趾”逐渐成为对越南北部的泛称。现今,河内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红河三角洲仍是越南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李渊抚须沉吟:\"交趾地处南陲,北接岭南,南控林邑,非德才兼备者不能镇之。诸卿以为丘和如何?\"
裴寂率先出列:\"陛下圣明。丘和乃隋文帝旧臣,历任资州刺史、扶风太守,大业末年炀帝南巡时,更授其为交趾太守,可见其能。此人虽非我朝元从,然在隋时便以抚民有术着称。\"
封德彝补充道:\"据报,去年丘和已遣使奉表,愿率郡归附。今若正式授其总管之职,既可安抚隋室旧臣,又可借其威望稳定南疆。\"
陈叔达沉吟片刻:\"然则南疆诸部林立,丘和年逾花甲,是否当遣宗室子弟为副?\"
李渊拍案定夺:\"昔汉武帝用金日磙,何分新旧?今既得丘和诚心归附,当示以信任。传诏:授丘和为交州总管,统摄交趾七郡军政。\"
此时远在交趾郡治宋平县(今越南河内), 六十三岁的丘和正在府衙翻阅地图。这位历经北周、隋唐三朝的老臣须发皆白,眉宇间却仍存英气。他原是南阳豪族出身,开皇年间便以武勇闻名,隋炀帝南巡江都时特命他镇守南疆。如今见大唐气象日新,早存归附之志。
\"使君,\"司马高士廉捧着文书入内,\"长安使者已至城外三十里。\"
丘和颔首,目光掠过案上的大唐疆域图,沉声道:“既然如此,便需一位足堪重任之人,亲赴长安,既表我交趾赤诚,亦需洞察中枢气象。” 他看向高士廉,眼中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士廉,此事非你莫属。你出身名门,博通经史,更兼沉稳有度,必能向陛下陈明我交趾军民归化之心。”
高士廉,这位后来成为凌烟阁功臣、李世民岳父的俊杰,出身北齐宗室后裔、学识渊博且胸怀韬略的能臣,深知此行关乎整个交趾乃至岭南地区的未来。
他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