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躬身,回应道:“和公厚望,士廉谨记。此去长安,定当不辱使命,必使我交趾七郡,安稳落于大唐版图。” 他略作停顿,提出一个更深层的考量:“此外,下官听闻,令郎师利将军早已在长安为陛下效力,深受信重。陛下此次特命师利将军前来迎接,圣意深厚,既是对和公您的抚慰,亦是向天下展示朝廷对归附功臣的优容。我等更应借此良机,将这番‘君恩子孝’的佳话,彰显于朝堂。”
丘和抚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思索。他深知,儿子丘师利先行归唐并获得重用,本身就是他丘氏家族献给新朝的一份“投名状”。如今皇帝李渊此举,既是恩遇,也是一种无声的催促。
想到此,他郑重地对高士廉说:“正因如此,你此行更须周全。不仅要奉上舆图户籍,更要让陛下知晓:我丘和举家归唐,非为权宜,乃顺天应人。交趾虽远,愿为大唐永镇南疆!”
十日后,宋平城外,木棉如血。
高士廉怀揣着重逾千钧的归地表文与丘和的赤诚,率领三百人的使团向北进发。他知道,此行的终点不仅是长安的太极宫,更关乎一个家族在新朝的命运,以及一片广袤疆土能否平稳地融入新兴的大唐帝国。这份来自天涯海角的忠诚,正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为即将到来的盛世,铺就一条通往南海的坦途。
暮春子时,刘黑闼亲率精锐如鬼魅般突现,直扑李世积大营。转瞬间,火矢如雨,点燃营帐,映得天际一片血红;唐军将士从睡梦中惊醒,仓促结阵,喊杀声与兵戈撞击声震彻四野。
李世民闻讯,当即亲率轻骑驰援,欲从后方夹击。不料刘黑闼早有防备,伏兵四起,反而将李世民团团围住。
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挺槊跃马,率领数百死士如利刃般切入重围。这位万人敌的猛将左冲右突,所向披靡,硬是在密不透风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李世民与年仅二十却已显露出卓越将才的宗室新秀、略阳公李道宗趁机突围而出(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他的父亲李韶,是李渊的堂弟,在北周和隋朝均被封王)。
此时已战至深夜,月光下,君臣相视,皆是一身血污,却更坚定了决胜的信念。
经此一役,李世民早已摸清刘黑闼是强弩之末。他召来心腹将领,指着洺水上游说:\"贼军粮草将尽,不日必作困兽之斗。可在上游筑坝蓄水,待其全军渡河,决堤破敌。\"
数日之内,一座土坝在洺水上游悄然筑成。春水被缓缓积蓄,平静的水面下暗藏着杀机。李世民亲临堤坝,对守吏郑重嘱咐:\"待我与贼交战,即刻决堤。此战关系天下安定,不可有误。\"
三月廿七丁未日,黎明时分,刘黑闼果然倾巢而出。两万步骑南渡洺水,直逼唐营。战鼓震天,旌旗蔽日,这是决定河北命运的一战。
未等敌军列阵完毕,秦王李世民亲率玄甲骑兵,如旋风般直扑敌阵。铁蹄踏碎晨雾,马槊撕裂春风。刘黑闼的骑兵在玄甲军的冲击下节节败退。然而当唐军乘胜追击步兵时,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从正午到黄昏,战场化作巨大的绞肉机,可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两军在洺水南岸反复拉锯,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刘黑闼亲临前线督战,将士皆殊死搏斗。
夕阳西下时,王小胡浑身浴血地冲到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