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五年(622年)四月,大唐边疆在战争与归顺的交织中迎来新的变局。易州城深陷重围,刺史慕容孝干力战殉国,以热血践行忠节;与此同时,岭南再传佳音,隋朝旧臣宁长真审时度势,举宁越、郁林二郡归唐,南方要道由此畅通。一失一得之间,王朝版图悄然重塑。而当北疆烽火未熄、南境渐次归心之际,长安城中,一场关于功勋酬赏与天下归附的宏大叙事,正悄然拉开序幕。
同年夏,七月初三,长安皇城弥漫着不同往日的深沉气氛。太极殿内,大唐皇帝李渊召集重臣商议为秦王李世民营建弘义宫之事。
当时实行的是“府兵制”,作战任务结束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李世民作为平定刘黑闼的唐军主帅,在战事基本结束后,即将率主力部队班师回朝,向朝廷复命。
而李渊此时与重臣商议为其营建宏义宫,正是整个“凯旋仪式”中的重要一环,既有奖赏其赫赫战功之意,也包含政治上的考量。
殿内鎏金铜兽吐出的檀香氤氲缭绕,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凝重。大唐皇帝李渊端坐于御榻之上,冕旒下的目光扫过丹陛下的诸位心腹重臣:尚书右仆射裴寂、中书令萧瑀、侍中陈叔达等尽皆在列。
李渊缓缓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河北捷报已至,秦王再度克定刘黑闼,荡平余孽,功在社稷。朕心甚慰。然秦王开府建牙,至今居于承乾殿旧邸,与功勋威仪实有未称。朕意已决,当于宫城西苑龙首原佳地,为秦王别建一宫,名曰‘弘义’,既彰其弘毅忠义,亦作其日后安居、延揽四方豪杰之所。诸卿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裴寂立即出班,躬身附和:“陛下圣明!秦王殿下连年征战,扫平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今又再定河北,功盖寰宇,非重赏不足以酬其勋,非华宫不足以彰其德。营建弘义宫,正显天家恩宠,朝廷体面,臣以为当尽快施行。”
殿内一时沉寂。萧瑀眉头微蹙,似有所思。他心中暗自道:“这不仅仅是修建一座宫殿那么简单。秦王功高,势倾朝野,天策府内谋臣猛将如云。陛下此举,既是父对子的褒奖,亦是君对臣的荣宠,但其中是否也隐含着将秦王置于更显眼位置,从而……加以制衡的深意?”
想到此,他抬眼望向御座上的李渊,只见皇帝目光沉静,看不出喜怒。
陈叔达见状,亦上前一步,语气沉稳:“裴相所言甚是。秦王之功,旷古烁今。且营建新宫,可显我大唐海内初定、与民更始之新气象。只是,工程耗用,还须斟酌,当以不扰民、不伤财为要。”
李渊微微颔首:“叔达所虑周全。着由将作监统筹,度支司协理,务必妥善,不得劳民伤财。”他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殿门,望向遥远的东方,“待世民班师,便可将此宫殿,作为一份凯旋之礼。”
中书令封德彝立即领会圣意,出列奏道:\"秦王不但平定河北,更是连攻徐圆朗占据之地,淮泗震动。今择此佳期动土,正可彰显陛下对功臣的眷顾。\"
工部尚书武士彠适时呈上营造图册:\"弘义宫选址遵循'西为尊'的礼制,建制参照亲王规格。'弘义'二字,既显秦王弘济天下之功,亦寓陛下期望其弘扬君臣大义之意。\"
这场朝议持续两个时辰。当退朝的钟声响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