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奇袭。
那时候的假想敌主要是北约,苏军想要在三个月之内平推整个欧洲,大平原上的装甲集群对决是其强项,可面对北约反坦克兵器快速发展、战术核武器下放至师团一级,导致他们也没有信心能否只用百天便突破数千公里的大纵深立体防御网。
在这个状况下,有人提出‘北上策略’,既从北欧出兵,绕开北约的防御重点,配合正面攻势形成战略层面的上下夹击。
但北欧国家大多经济发达,城镇化率高,无人区则地形复杂,会拖慢攻击速度,若想沿公路快速推进,便无法避免要攻克大量人口密集区,而这些是坦克不能解决的。
在设想中这一路的兵力中就有订制的‘恐狒’,它们被当做巷战攻坚的一支‘奇兵’,又因为气候原因,和印度所要的有了异曲同工之处:都要求耐寒能力强大。
综上所述,耐寒是固定需求,攀爬不管是山还是楼,本质没有区别,因此这两种‘恐狒’在技术层面几乎不存在不同之处,可以看做同一种型号。
总之,它们都是为战争而生。”
卢珊珊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道:
“关于苏军和俄军的这段可是正儿八经的高度机密了,我都没看过相关档案,你是怎么知道的?”
“苏联解体后很多曾经的机密都被曝光了,CIA搞到了不少,而因为和我们当时的任务有关,所以在事后做任务总结时以‘拓展资料’的形式向那次所有参与人员都发了一份。”寥刃道。
卢珊珊碰了碰项骜,说:
“你话怎么这么少?有啥看法赶紧讲讲啊?”
后者没有立即搭腔,而是起身到窗户跟前往外看了看,又回来把这间屋子也仔细瞧了瞧,随即道:
“我想我可以确定这个莫名奇妙出现在阿尔卑斯山腹地的镇子是干嘛用的了。”
这次换另外两人看过去,他继续说:
“俄国投资,在这里搞训练用的,训练他们订制的那一批‘恐狒’。
各国的大型战术训练基地里制造此类无人小镇用于锤炼部队在特定环境下作战的能力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何况是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