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大营村村北。
阳光透过塑料薄膜,在蔬菜大棚里投下明晃晃的光。
陈守耕蹲在番茄苗垄间,泥土的腥气混着幼苗的青涩味在暖湿的空气里弥漫。他弯腰用手背贴了贴地面,又瞥了眼挂在棚架上的温度计——22℃,湿度 65%,刚好。
“沙沙”的笔尖摩擦声里,他把数据仔细记在牛皮笔记本上,字迹工整得像教科书。本子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从移栽日期到每日温湿度,甚至连叶片舒展的角度都有标注。
这些提前育苗的番茄苗刚过缓苗期,茎秆透着健康的深绿,叶片舒展开,长势都不错。
“陈老师。”清脆的女声从棚口传来,周青禾掀着塑料门帘走进来,军绿色的工装裤沾着点泥星,“李老板从京城回来了,说忙完了,请您去三号大棚一趟。”
陈守耕合上笔记本,往裤兜里一塞,直起身时腰杆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他看着自己的这位学生,朝气腾腾、又磨去了城里姑娘的娇气,眼里带着笑意:“我听说,你要拍电影了?”
周青禾脸一红,挠了挠头:“是李老板要拍宣传影片,专门宣传蔬菜大棚的。”她往棚外指了指,“到时候在周边村子露天放映,让乡亲们通过电影了解蔬菜大棚。”
“这是好事。”陈守耕拍了拍她的肩膀,鼓励道,“年轻人就该敢想敢试。好好拍,我还没在电影里见过自己的学生呢。你又是头一份。”
“您就别取笑我了,我就是跟着凑个热闹。”周青禾晃了晃手里的记录板。
陈守耕出了 24号大棚,直奔三号大棚。
三号大棚里更暖和些,老李正蹲在角落捆扎竹竿,看见陈守耕进来,连忙直起身:“陈老师来啦!”
“陈老师辛苦啦,快坐着歇会。”李哲从棚角的矮桌旁拎过一把马扎,又给搪瓷杯里倒上茉莉花茶递给陈守耕,“陈老师,喝点水。”
陈守耕接过茶杯抿了口,茶味清冽:“李老板,青禾说您找我有事?”
“您等会儿。”李哲转身走到夯土墙边,拎着一大一小两个袋子走过来。他解开绳结,麻袋里滚出些饱满的种子,一种带着浅黄色的花纹,还有一种透着油亮的深绿色。“陈老师,您瞅瞅这个。”
陈守耕眼睛倏地亮了,放下茶杯凑过去,指尖捏起几粒种子对着光看,又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