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志,心里有大致方向了吗?”郑彦博见他半天没吭声,又开口问了一句。
李哲这才回过神,连忙点头:“郑师傅,我想先看看书画和陶瓷器一类的。”
郑彦博应了声“好”,起身领着两人穿过偏厅——偏厅墙上挂着几幅没装裱的字画,地上还堆着几个木箱子——来到正厅西侧的书画展区。
这里的展柜都装着透明玻璃,灯光柔和地洒在一幅幅卷轴上,墨迹和色彩看得清清楚楚。
郑彦博走到第一个展柜前,指着一幅浅绛彩山水图:“这幅是周元亮先生的《江州渔猎图》,他很擅长笔墨技法,你看这山石的皴法,还有水面的波纹,都透着股雅致劲儿,是他四十年代的作品。
现在要价两千二百块,周先生在京津书画圈有点名气,算是稳当的藏品。”
李哲凑到玻璃前仔细瞅,画面中山水渔隐的意境确实不错,可他上辈子在鉴宝节目里,压根没听过周元亮的名字,心里立刻有了判断——宁可漏过不能错买!
他轻轻“嗯”了一声,没再多说。
接着,郑彦博又带他走到另一个展柜,指着一幅花鸟图:“这是王雪涛的学生孙其峰的《山雀图》,孙先生擅长画花鸟,你看这牡丹的花瓣层次,还有麻雀的神态,都特别生动,是他六十年代的精品。
现在要价两千五百块,孙先生的画现在就有不少人喜欢。”
李哲依旧认真看着,还是没什么印象。
随后,几人转到陶瓷器展区。
郑彦博从展柜里取出一个青花缠枝莲纹罐,小心地放在铺着绒布的桌子上:“这是清代光绪年间的民窑青花罐,你看这青花发色,浓淡适中,缠枝莲纹的线条也很流畅,就是罐口有个小磕皮——
你看这儿,不仔细看看不出来——所以要价一千八百块。
光绪民窑精品存世量不算多,往后翻个两三倍很稳妥。”
李哲接过他递来的放大镜,蹲在桌边看了看罐口的磕皮,心里一点波澜都没有——价格低,涨幅也不够。
之后,郑彦博又介绍了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碗,要价一千三百块,清代道光年间的青花盘,要价一千块。
这些藏品都不算出名,李哲对它们毫无印象,心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