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旁边摆得整整齐齐的有三脚架、外接麦克风,还有几卷用牛皮纸包着的胶片。
李哲伸手摸了摸摄影机机身,转头问陈镇长:“陈镇长,这些器材咋算钱?我们好提前准备。”
“钱的事儿你甭急。”陈镇长端起自己的搪瓷杯喝了口茶,“我跟区文化局的刘局长打过招呼了,先让你们用着,等下次还器材的时候,你们再跟局里商量租赁费。
我这老粗也不懂这些机器的行情,就不瞎掺和了。”
“没问题,还是您想的周到!”李哲把器材轻轻放回箱子,心里盘算开了。
之前跟白云笙聊拍摄的时候就说过,蔬菜大棚季节性强,得按时间段拍关键时候。
六月挖地基,得拍村民挥着铁锹干活的样子;
七月建大棚,得抓着框架搭起来的瞬间;
八月育苗,要给嫩绿的菜苗拍特写;
九月移栽,得拍大家小心搬苗的劲儿;
十月盖棚,要拍遮盖棚膜和草帘子的过程;
十一月结果,就重点拍挂满枝蔓的果蔬……
拍电影这方面白云笙是专业的,下次让他去跟区文化局谈,他有京城电视台摄像师的身份,事儿肯定能办得顺顺当当。
之后,李哲和金百万一起搬器材。
李哲扛着电影机主机,金百万拎着三脚架和麦克风,陈镇长也过来搭手,帮着把箱子抬到伏尔加的后备箱里。
盖上车盖,李哲拍了拍手上的灰,对陈镇长说:“陈镇长,好些日子没见了,中午我在镇上定了包间,咱一起聚聚。”
陈镇长笑着摆手:“李老板,跟我还这么客气干啥?都是熟人了。”
“不是客气。”李哲往前凑了一步,语气挺实在,“您也知道,我们租了万安镇罐头厂的两条生产线,已经生产出了第一批罐头,正打算跟您汇报一下工作呢。”
说着不由分说拉开了车门,把陈镇长往车里让,陈镇长推辞了两下,还是坐进去了。
轿车没一会儿就开到镇西边的一家餐馆,馆子门脸不大,木头招牌上写着“家乡味”三个红漆字,字掉了点皮,门口挂着两串红灯笼。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