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说着,就好像在布置一项绝密的战略计划一般:“在谈判期间,以及停战后的‘和平’时期,我们要做以下几件事,这也是诸君未来的核心任务:
“第一,陆海军要淘汰老弱和明显落后的装备,甚至到时候可以采取裁军的措施得到对方信任,但同时,最精锐的军官团、技术兵种骨干必须保留下来,继续发展。
“第二,藏相要全力推动经济重建,重点发展民用工业,但所有大型造船厂、飞机制造厂、钢铁厂,必须保留转为军用的潜力,我们要学习敌人,将先进技术首先应用于民用,再快速转化为军用。
“第三,外相要利用一切外交渠道,哪怕是秘密渠道,设法从其他国家,哪怕是我们的敌人那里,获取新技术、新理念,尤其要研究南方海军在此次战争中展现出的新战术、新装备。
“第四,”近卫文糜的目光变得冰冷,“文部省和情报部门要联动,在国内发起一场‘反思’和‘自强’运动,我们要引导国民,将战败的屈辱转化为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动力!要让他们记住今天的痛苦,不是为了放弃,而是为了将来能十倍、百倍地讨还!”
“帝国的未来,不在当下这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下一个五年、十年,我们能否培养出更优秀的一代青年,研发出更强大的武器,建立起更高效的战争体系!”
这场会议,没有激昂的战争叫嚣,没有空洞的玉碎口号,有的只是冷酷的战略算计和极具欺骗性的长远布局。
东瀛国内近卫文糜的“主和派”内阁,本质上是一群更狡猾、更隐忍的军国主义者,他们放弃了眼前的军事冒险,转而追求一种更具深度的、以经济和技术发展为依托的新型扩张主义准备。
会议结束时,近卫文糜最后说道:“诸君,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或许会被后世某些短视者斥为‘软弱’、‘卖国’。但历史会证明,在帝国最黑暗的时刻,是我们,为它保存了最后的火种,并为之赢得了蛰伏和发展的时间。”
“帝国的荣光暂时蒙尘,但绝不会熄灭!终有一日,当太阳再次升起时,它的光芒,必将再次普照整个东亚,乃至世界!”
与会众人默然起身,眼神中燃烧着一种混合了屈辱、不甘和病态期待的火焰。
他们知道,一条更加漫长、更加艰险的道路开始了。
东瀛的称霸梦想,正在以另一种形式悄然继续着。
而那个刚刚成立就因为米内内阁倒台而瞬间瓦解的“联合防卫本部”,其理念和部分骨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近卫内阁以更隐蔽的方式吸收、重组,等待着下一次出击的时机。
“总而言之,东瀛鬼子亡我之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