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
“这可能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得的境界,是突然明白了自己与诸佛同一本源,成佛有份,所以顿弃恶行,就路还家。这也叫成佛但不是究竟即佛,一切才刚刚开始,只是知道了自己的去处,往后大有事在。”
林平之思索片刻,发现和之前的“众生平等”理论略有共通。
太渊接着说道:“而还有三种: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此三者不再细说,它就是大众所说的“好人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可以成佛”,虽然都叫佛,但是和名字即佛已不是一回事。”
“所以可以修改为:好人历经千辛万苦而分证法身(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而坏人放下屠刀时机缘具足顿时明了自己亦有佛性(名字即佛)。”
绯村剑心这时数了数,问:“师父,那还有第六种呢?”
太渊说:“最后一种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证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就是俗话中的佛陀果位,跟这论点已经关系不大了。”
看着林平之陷入了沉思,太渊想自己会不会说太多了。
“当然,这时智者大师的看法,我们可以参考,可以借鉴,但不必照搬。各人际遇不同,缘法不同,思想当然也不同。平之,你不必认为自己的理解就是错误的。”
“今日未必不如古人啊……”
太渊最后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像是在说林平之,又像是在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