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相见,开诚布公,相护勉励。”
蔡孑民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恳切。
“各位,我们同处北大,要荣辱与共啊!我相信,我们北大一定会是出文化大家、思想大家的地方!”
“我今天就说这么多,来日方长,随时再为商榷。”
最后一句话说完,蔡孑民再次郑重鞠躬。
这次,全场师生“唰”地一下站起来,掌声如雷,震得礼堂的窗户都嗡嗡作响。
学生们踮着脚欢呼,教授们捋着胡子微笑,记者们的镁光灯“咔嚓咔嚓”响个不停,把蔡孑民鞠躬的身影定格在胶片里。
太渊站在人群中,用精神去感知着周围的气息,发现整片区域的人文气息,陡然沸腾起来,看了看空中,气数热烈,直冲云霄,地气萌发,到了空中,凝聚成仿佛实体一般的东西。
只是也就是如此了,如今的北大,还不足以形成气数龙脉。
但至少不像之前那般萎靡了。
太渊心中判断,要想形成如自己上次在西欧感受到的那种规模的人文气数,北大至少也得经过一甲子甚至更久的文化积淀,需要无数精英在这里扎根、发芽,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
接下来的日子里,北大的事情逐渐步入正轨。
经过蔡孑民就职演说和之后的整顿——辞退了大量混日子的外籍教授,校园里的风气渐渐变了。
太渊的图书馆主任工作渐渐步入正轨,理科阅览区始终热闹,一些理科教授们还特意来感谢,说那些外文期刊帮他们解决了好几个实验难题。
不过太渊的大半精力,都放在了与钱玄同合作的国语运动上。
钱玄同作为国学大师,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上造诣极深;而太渊对一套完整的拼音体系了然于胸。
二人合作,花了三个多月便整理出一份《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稿子。
其中采用世界上最通用的拉丁字母,笔画简单,构形清楚,利于连写,阅读和书写都非常方便,使用26个字母的组合并标注声调,就能够对汉语语音作准确的注音。
钱玄同觉得不可思议。
“太渊兄,我本以为这项任务至少需要十年的准备时间,而且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可没想到,仅凭你我就……”
钱玄同看着手里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激动不已。
跟太渊一起合作研究,他感觉如有神助,每一步都进展的异常顺利。
这《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他已经让自己的小儿子钱秉穹尝试过,通过学习十几个小时就能够掌握汉语拼音,而且四天左右就能够识字大概一千五百多个,简直不可思议!
他还担心是不是自己儿子脑子比较聪明,毕竟少年神童并不稀奇。
于是钱玄同还去物色了三个农户子弟,都是十几岁左右,全家没有一个识字的,结果教导下来,发现虽然比自己小儿子的学习进度慢一些,但也没有慢出多少,二十多个小时就学会了汉语拼音。
“成了!真的成了!”
这下子,钱玄同信心十足。
然后他将方案分送各方征求意见,反响之热烈超出预期,但反对之声也同样汹涌。
某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则从文化角度提出关键:“德潜啊,一种字母要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