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地观察到了我们的‘墨子一号’材料在27摄氏度以上的室温超导转变!其平均转变温度为28.175摄氏度,标准偏差仅为0.25摄氏度!”
“请问Y教授,这样的数据,还‘特异’吗?还‘完美得不真实’吗?还是说,这三家与我们素昧平生、在全球科学界享有崇高信誉的顶级实验室,都在不约而同地、心甘情愿地配合我们燕京大学的一个本科生团队,上演一场欺骗全世界的‘科学魔术’?”
秦风的语气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Y教授及其团队成员的脸上!
卡尔·施密特教授的脸色已经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之前在陈述中用来质疑秦风数据“完美得可疑”的那些辞藻,此刻听起来是如此的讽刺,如此的不堪一击!
Y教授本人,更是如遭雷击,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他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四条几乎如出一辙的R-T曲线,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困惑、震惊,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绝望。
他知道,单凭这第一组由三家顶级机构独立验证的Tc数据,他之前关于“数据特异性”和“实验不可重复性”的核心质疑,就已经……崩塌了大半!
然而,秦风的“表演”,或者说,“打脸”,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是关于材料抗磁性的验证,也就是迈斯纳效应!”陈静熟练地切换着PPT。
大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段由ETHZurich实验室独立拍摄并加盖了官方水印的高清视频。
视频中,一块比指甲盖略大的、黑黝黝的“墨子一号”样品,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一块强钕铁硼永磁体的上方。就在样品与磁体表面还有数毫米距离时,奇迹发生了!那块小小的样品,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托住一般,瞬间克服了重力,稳稳地悬浮在了半空中!
操作人员用一根非磁性的玻璃棒轻轻拨动悬浮的样品,样品只是微微晃动了一下,便立刻恢复了稳定。随即,操作人员又缓慢地倾斜下方的永磁体,悬浮的样品也随之倾斜,但始终与磁体保持着固定的距离,仿佛被牢牢“钉”在了磁力线上!
视频的右下角,清晰地显示着实验室的环境参数:温度25.8℃,湿度45%RH。
“这是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实验室,于常温常压下(具体参数见屏幕显示)独立重复观测到的、‘墨子一号’超导体的完美迈斯纳效应!”秦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自豪。
“其悬浮高度、稳定性,以及对外界扰动的抵抗能力,均与我们最初报告的数据高度吻合!ETH的瓦尔拉夫教授在他的初步报告中甚至提到,由于他们实验室拥有更为精密的微弱磁场探测系统,他们测量到的‘墨子一号’样品的抗磁性体积百分比,比我们原始报告的98.5%,还要略高一些,达到了惊人的99.2%!这意味着,在他们的样品中,几乎不存在任何非超导相的杂质!”
“我们这里还有来自德国马普所和X国NIST的类似悬浮视频以及更为详尽的磁化率-温度(M-T)曲线和磁滞回线(M-H)测量数据。结果高度一致,均明确指向了在室温条件下,材料内部形成了体积极大、抗磁性极强的完美超导态!”
“由于时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