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受损。保持对峙不是长久之道。玉门和别的城市不一样,宣政司说了不算,只有玉门将军说话才算数。”
老者点了点头:
“嗯,你们想从平祟侯入手,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负责行政的宣政司会碍于面子,不愿让步。但平祟侯出于玉门安全的考虑,或许会主动介入局势。要么将你们这个组织一网打尽,要么让宣政司低个头,这事就算过去了。”
“说起来,左宣辽将军在这座城的威望,堪比魏总督在龙门的地位了。”
“你这话也有几分道理,毕竟平祟侯在玉门已经任职数十年,坊间也在传言,那是流水的宣政司,铁打的左宣辽。平祟侯已经在事实上当了玉门几十年的一把手了,这在大炎很少见啊。”
“玉门终究以军务为优先,这城里可以没有武林人士、没有居民区、没有工厂,但终究要有玉门守军。这一座城市也算是为了守军才建造起来的。正因如此,玉门的施政看似颠三倒四,一切都要给军务让步,以至于民生难有保障,到现在物资还需要龙门接济。”
“哦?你看得很透彻嘛,你在玉门生活多久了?看你的样子……起码不像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我在玉门三个月了。”
“奇才啊。”老者不禁感慨,“有些人三十年都没想明白的事情,唉……”
“老先生过誉了。只是大部分没有刻意去思考罢了,在资质上,各人都差不了多少。”
“就算每个人的聪慧程度差不多,但是能把自己的聪慧发挥出多少,那就天差地别了。能将常人的资质发挥个十之五六,那也算是人才,能发挥个十之八九,就算得上人杰了,能将常人的资质发挥出十二分……哈哈,那一定才通天地,堪比鬼神了。”
陈一鸣仍有疑虑:
“我常常会想,在泰拉,人与人的资质差得未免也太大了,比如寿命,比如力量……这样的世道,常人到底要怎么出头?”
“哪有说得那么夸张?就拿长生者来说,大炎也有不少,但那都和常人无关,百万人中也见不到一个。而且长生者大多也不参与俗务,不然大炎朝堂之上,早就全是老不死的怪物了。”
“这倒确实,要是长生有那么容易,各国元首早就抢破头、去追求长生之法了。”
老者忽然压低了声音:
“我也就关上门和你说说,上一代的老真龙,年老昏聩之时,也想着寻觅长生,结果长生没求得、先给自己染上矿石病了。都说真龙有天命在身,可是皇亲国戚大家也见了不少了,能成才的多半是因为家境得天独厚,这种族哪有说的那么重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哈哈,当我没说。”
“你这话说得好!王侯将相,哪有种可言?可是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
“不,在炎国,可能大家都这么觉得。但是大家想的都是,王侯将相,能者居之,出身确实没那么重要了。至少在炎国,出身绝对没那么重要。但这就有了新的问题。”
“哦?”
“炎国人相信能者居之,也常常反过来相信,居高位者就是能者。没能攀上高位的,那就是无能者。在炎国,出身不一定造就分化,但这样的观念造就了分化。”
老者疑问:
“为什么这么说?人人都信能者居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