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轰相比,倭国士兵每月分到手里的火药只够自己开几枪。
综上所述,倭国没有能力“打醒”那时候的明朝,如果不是高丽地形和路途原因,加上铁甲装备和骑兵等因素,双方没法对抗。
这些人还算出了灭亡人类所需要的丧尸数量,从而驳斥了社会上曾经出现过的“人类必亡论”。
完全攻陷所有人类现有的国家机器和净土,所需丧尸数量约为四百亿到八百亿之间,人类巅峰时期的人口都没有这么多,丧尸如何能灭亡人类?
这一派很是受到当局的欢迎,因为可以给当下的局势提供一些可视化的参考。
但史成是一个另类,他的史观,就是纯粹无比的人民史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不否认历史人物的作用,因为历史人物来自于人民,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需要保证的。
史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了致力于使得人物有血有肉,所以他也什么都敢写,每一个人物发掘其功绩时,他总会找到这个人的一点缺陷,为此,他还经常得罪笔下人物的后代。
在写白洪羽传时,史成整理了这人所有流传下来的生平,给出了如下评价:
白洪羽是一个英雄,这毋庸置疑。
但白洪羽与其他英雄相比,多了一些复杂性。
首先就是他的英雄事迹都不是出于仁义和为民除害等崇高理由。
撤离椿城斗杀丧尸成为有据可考第一个战胜丧尸的平民与之后在林中与裴善仁之战,都没有任何崇高的理由,只是为了自保。
而在施州怒杀邪教徒与为陈佳美报仇屠戮洞穴,也都是为了泄愤,并不是出于保卫人民的崇高目的。
为了自保,白洪羽可以杀死任何人,做出任何事,他似乎相信在末世之下不需要讲什么原则。
施州居住的数年里杀死外来人员的事情,虽然说不上什么污点,但很难说得上是英雄事迹。
对家人和自我的保护,成了白洪羽末世中的信条,为此,他似乎失去了很多少年气。
高峻道的嘱托他选择视而不见,这一件事就足以证明其自我保护的原则。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有着灾变前“小市民”特点的人物,在社会上经年累月的生活中,他什么事情都要算。
灾变前算收入,要养家。
灾变后算风险,要活着。
他有着小小的自私与妥协性,但这个人却知善恶黑白,能自我反省,也敢于拔出武器面对强大无比的敌人,之所以说起算得英雄,那就是基于一条法则——
英雄论迹不论心。
对于其自私与不完人的一面,我们更多的是要怜悯,在极端条件下,想要一家人都活着的人,不能对其有过高的道德要求。
白洪羽虽非完人,但也堪称敢于反抗与斗争的平民英雄,他的事迹可以汇总成一句话——
吾本一布衣,为亲甘屈膝;纵彼凶如鬼,吾亦敢举刃。
在经手白不艺传这个项目之前,史成也拿到了一些中下级军官的列传项目。
很巧合,李圣龙、马骁、艾丽丝娜三人的传记归史成编纂。
李圣龙的传记最后,史成这样写道:
李圣龙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先是作为平民在末世里的事迹,再则是其作为军人征战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