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1章 苏东坡乌台诗案

第11章 苏东坡乌台诗案(2 / 3)

。写着写着,眼泪就把纸给洇透了。

苏轼在狱里挨揍,外面的救援团可没闲着。第一个跳出来的是退休老干部王安石。当时他在金陵养老,听说苏轼要被砍头,连夜写了封奏折给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意思是\"哪有圣明的朝代杀才子的道理?\"这话分量极重,因为王安石是新党领袖,连他都替苏轼说话,神宗不能不考虑。

太皇太后曹氏也出手了。这位仁宗的皇后把神宗叫到宫里,哭着说:\"我想起仁宗皇帝当年殿试回来,高兴地说'吾为子孙得两宰相',说的就是苏轼、苏辙兄弟。现在你要杀苏轼,对得起先帝吗?\"神宗想辩解,曹氏直接绝食:\"你要是不赦苏轼,我就不吃饭了!\"

最有意思的是新党内部的\"倒戈\"。章惇本来是王安石的铁杆,却跑到神宗面前说:\"陛下,苏轼写诗发牢骚,顶多算'谤讪',够不上死罪。要是因为文字就杀人,以后谁还敢说话?\"

苏辙更是豁出去了,上书神宗说:\"臣愿以一身官职换兄长性命。\"神宗没同意,但也被他的兄弟情打动了。就连辽国使者来朝,都特意问:\"听说大宋要杀苏轼,是真的吗?我们辽国人可都盼着看他的新作呢!\"神宗这下慌了,杀苏轼要是成了国际事件,面子上挂不住啊。

元丰二年十二月,神宗终于下旨:\"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这相当于把他贬到湖北黄冈当\"编外人员\",没有实权,还得定期汇报行踪。

黄州的日子苦啊。苏轼一家几十口人挤在破旧的驿站里,俸禄停发,只能靠朋友接济。他在给弟弟的信里吐槽:\"黄州米贱面贵,我家天天吃米饭,连咸菜都快买不起了。\"后来干脆在城东开垦了一块荒地,自称\"东坡居士\",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生活。

但苦难往往是创作的催化剂。元丰五年(1082年)的寒食节,黄州下着大雨,苏轼看着锅里冷掉的粥,想起自己半生漂泊,提笔写下《黄州寒食诗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这字写得真是\"墨泪交加\",开头还规规矩矩,写到\"破灶烧湿苇\"时,笔画突然狂放起来,仿佛能看到他一边写一边掉眼泪。最后\"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几个字,墨色干枯,像是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谁能想到,这幅\"哭出来\"的草稿,后来成了\"天下第三行书\",连乾隆都在上面盖了二十多个章。

在黄州,苏轼还干了件\"吃货\"必做的事——发明东坡肉。当时黄州猪肉便宜,富人嫌脏不肯吃,穷人又不会做。苏轼琢磨出个做法:把猪肉切成方块,用酱油、料酒、冰糖慢炖,结果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他还写了首《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此,\"东坡肉\"成了杭帮菜的招牌,苏轼也成了\"吃货界\"的祖师爷。

黄州最神奇的地方,是有个\"假赤壁\"。苏轼闲着没事就去那儿转悠,看着长江奔腾,想起周瑜火烧赤壁的壮举,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

最新小说: 逆子,开门!你娘回来整顿家风了 末世大佬穿七零,虐渣打脸样样行 叶青柳月 星际兽世:万人迷小人类深陷修罗场 让你假扮天子,你成了千古一帝?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水浒:我在梁山当绿茶 诡异入侵:假扮插班生的我误入老钱班 火红大明 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