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任命伶伦担任乐官。伶伦接受命令后,向西走到昆仑山的北面,采摘懈谷的竹子,把竹子截成竹筒,每根竹筒长三寸九分,吹起来的时候,声音像凤凰鸣叫一样动听,这就是“黄钟”律。他又选取十二根竹管,按照凤凰的鸣叫声,确定出十二律吕:雄凤鸣叫六声,对应六阳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雌凰鸣叫六声,对应六阴吕(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黄帝又命令荣将铸造十二口钟,用来配合十二律吕,演奏《咸池》这首乐曲。每当举行祭天仪式时,钟鼓一起奏响,音律和谐美妙,连各种野兽都跟着节奏起舞,诸侯们都赞叹道:“这真是上天的乐曲啊!”
再就是开创医药。黄帝看到百姓遭受疾病折磨,有的死于瘟疫,有的死于伤痛,于是召集岐伯、雷公等医生,在明堂里讨论医学道理。黄帝问:“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岐伯回答说:“天地间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人体内有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五脏之间相互辅助又相互影响,人生病的原因,都是因为五行失衡、五脏功能失调。”黄帝又问:“用什么方法治疗疾病呢?”雷公回答说:“草木有不同的药性和味道,金属、石头也有不同的特性,可以借助它们的特性来调节人体的失衡状态;还有针灸、艾灸的方法,可以疏通经络、引导气血运行。”黄帝于是和岐伯走遍山川,亲自品尝各种草木,辨别它们寒热温凉四种药性,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记录下哪种草木能治疗哪种病症——比如麻黄可以驱散风寒,甘草能调和各种药物的药性,丹参可以促进血液流通。两人把讨论的医学道理、药方,一一记录下来,编成《黄帝内经》十八卷,传给后代,拯救无数百姓脱离疾苦。直到现在,中医又叫做岐黄之术,源头就来自这里。
除此之外,黄帝还命令共鼓、货狄制造船只和船桨,方便人们渡过江河湖海;命令邑夷制造车子,方便交通运输,“轩辕”这个名字,也因为他造车的功绩而来;命令胡曹制作衣服,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让百姓懂得礼仪规范;命令隶首创造算术方法,制定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方便人们进行交易;命令宁封子担任管理制陶的官员,烧制陶器,让百姓抛弃简陋的土器改用陶器,饮食更加洁净。黄帝又划分田野、设置州郡,安排左右大监,监督天下各个部落,各个部落和睦相处,祭祀天地鬼神、名山大川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只要是天下的名山,黄帝都会亲自前往举行封禅仪式,祭拜天地,祈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物产丰富。
黄帝治理天下一百年,天下安定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晚上不用关门防盗,路上丢失东西也不会有人私自拿走。但黄帝清楚,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天道是无穷无尽的,他想寻求长生的方法,以便永远保护华夏百姓。后来听说崆峒山上有位叫广成子的上古仙人,住在石头屋子里,懂得天道的关键道理。黄帝于是放弃帝王的尊贵身份,穿着粗布衣服,踩着草鞋,前往崆峒山拜见广成子。
到达崆峒山后,黄帝看到山势高达万仞,云雾缭绕,没有可以攀登的道路。于是他斋戒三天,摘掉帽子、光着脚,步行上山。走到半山腰时,一位叫赤松子的仙人出现,问道:“你是天下的君主,为什么要这样辛苦自己呢?”黄帝回答说:“我听说广成子懂得天道,我想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