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士兵早就憋坏了,一听要进攻,个个奋勇向前。秦军士兵假装打不过,丢盔弃甲,往回跑。赵括以为秦军真的怕了,下令:“全军追击,不许放跑一个秦军!”
赵军一路追,追了二十多里地,到了一个叫“丹河峡谷”的地方。这峡谷两边是山,中间只有一条路,正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白起一看赵军全进了峡谷,正中下怀,随着一声号角响,峡谷两边的山上,突然冲出了两万五千名秦军奇兵——他们手里拿着长戈,腰里别着短剑,一下子就把赵军的退路切断了。与此同时,五千名秦军骑兵从峡谷的另一边冲了进来,把赵军分割成了两部分。
赵括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埋伏!他赶紧下令:“撤退!快撤退!”可已经晚了——秦军已经把峡谷围得水泄不通,赵军怎么冲,都冲不出去。
接下来的日子,成了赵军的“噩梦”。秦军把赵军围在峡谷里,断绝了他们的粮草和水源。赵军被围了四十六天,粮食吃完了,就杀战马吃;战马吃完了,就吃人——有的士兵偷偷杀了自己的同伴,煮着吃。峡谷里到处都是哭声、骂声、惨叫声,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赵括知道,再这样下去,赵军要么饿死,要么被秦军杀死,所以他决定,拼死突围。他把赵军分成四队,轮流冲锋,可秦军防守太严密了,每一次冲锋,赵军都要死伤好几千人。最后,赵括亲自带着精锐部队,穿着厚重的盔甲,拿着长枪,带头冲锋。可刚冲出去没几步,就被秦军的弓箭手射中了——一箭射在他的胸口,一箭射在他的大腿。赵括从马上摔下来,临死前,他还喊着:“我不甘心!我不甘心!”
赵括一死,赵军群龙无首,再也没人指挥他们突围了。四十多万赵军士兵,只能放下武器,向秦军投降。
看着这四十万降卒,白起犯了难——要是把他们放回赵国,这些人回去后,肯定还会当兵,跟秦军打仗;要是把他们留在秦军里,秦军的粮草根本不够养活这么多人,而且这些降卒心里肯定不服,万一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白起跟手下的将领商量:“赵军降卒太多,留着是个隐患,不如……全部坑杀!”将领们一听,都吓了一跳:“将军,四十万人啊,这也太多了……”白起叹了口气:“我也不想这么做,可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为了秦国,只能委屈他们了。”
第二天,白起下令,把四十万赵军降卒分成十批,每批四万人,带到长平附近的十个大坑边。赵军降卒以为秦军要给他们发粮食,都乖乖地跟着走。可到了坑边,秦军士兵突然举起刀,向他们砍去。有的降卒想反抗,可他们手里没有武器,只能被秦军砍倒,推到坑里。
一时间,十个大坑边,喊杀声、哭喊声、求饶声此起彼伏,响彻了整个长平谷地。直到天黑,这场屠杀才结束——四十万赵军降卒,除了二百四十个年纪不满十五岁的少年(白起让他们回去,给赵国报信,震慑赵国),其余的全部被坑杀。
白起让人在坑上盖了土,又立了一个“京观”(把敌人的头骨堆成的土台),用来炫耀秦军的战功。
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的国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四十万青壮男子没了,赵国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办丧事,邯郸城里到处都是哭声。赵王这才后悔,当初不该不听廉颇和蔺相如的劝,不该用赵括当帅,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