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廉颇出班奏道:“大王,臣以为,这齐国有三可伐:一者,灭宋不义,诸侯皆怨;二者,齐湣王骄奢,君臣不和;三者,我赵与齐接壤,若齐国强盛,日后必来犯我。今五国伐齐,正是削弱齐国的好机会,若错过此时,再想制齐,难矣!”
赵王听着有理,又问:“那派谁为将,带多少兵马?”廉颇拱手道:“臣愿往!只需五万兵马,必取齐国一城,为我赵国扬威!”赵王大喜,当即拜廉颇为上将军,赐黄金百斤、锦缎千匹,让他率军五万,直奔齐国阳晋城。
这阳晋城可不是普通城池——城高两丈,墙外有三道壕沟,易守难攻。廉颇兵至城下,并不急着攻城,而是先派细作混入城中,打探消息。三日后,细作回报:“齐军守将杨进说赵军远来,粮草不足,已下令士兵每日饮酒作乐,只等赵军粮尽自退。”
廉颇一听,哈哈大笑:“这是想诱我攻城啊!他以为我会急功近利,可他忘了,我廉某人最擅长的,就是‘以静制动’!”当即传令:“全军就地扎营,深挖壕沟,广积粮草,每日只派百人在城下叫阵,不许真攻!”
半个月过去了。杨进在城里急得团团转,派探子去看,见赵军大营里炊烟袅袅,士兵要么练武,要么下棋,根本不像“粮草不足”的样子。杨进心里犯嘀咕,可又怕赵军有诈,不敢轻易出兵。直到第二十天夜里,杨进接到“线报”,说“赵军粮草已断,今夜要悄悄撤军”,他这才放下心来,当即点起三万齐军,要去“劫营”,想捡个便宜。
谁料这正是廉颇的计策!他早就在营外两侧的山坳里埋伏了两万弓箭手、一万长枪手,还在营中埋下了硫磺、柴草,只等齐军来钻。三更时分,杨进率军摸到赵军大营外,见营门虚掩,里面静悄悄的,以为赵军真的撤了,大喊一声“杀!”就冲了进去。
刚进营门,忽听一声炮响,营中顿时亮起火把,照得如同白昼!廉颇手持镔铁长矛,站在帅旗之下,大喝:“杨进!你中了某家的计,还不快快投降!”杨进一惊,正要下令撤退,却见两侧山坳里箭如雨下,齐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紧接着,赵军从四面八方冲出,长枪手在前,弓箭手在后,把齐军围得水泄不通。
廉颇一马当先,冲入齐军阵中,那镔铁长矛舞得风车也似:左一下,挑飞个齐军裨将;右一下,刺穿个齐军校尉;前一下,打翻辆齐军战车;后一下,斩断面齐军大旗!只见他银甲闪光,长矛带血,所过之处,齐军士兵如同麦秆般倒下,没人能挡他一招半式!
杨进见势不妙,想率军突围,可赵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他刚冲到营门口,就被廉颇追上,两人大战三十回合。杨进的长枪虽快,却架不住廉颇的力气大,最后被廉颇一矛挑飞长枪,按在马下。齐军见主将被擒,顿时大乱,有的投降,有的逃跑,三万齐军最后只剩不到五千人。
第二天,廉颇命人把杨进押到阳晋城下,对着城上喊:“你们的主将已被某家擒获,若再顽抗,城破之后,鸡犬不留!若开门投降,某家保证不伤百姓一人!”城上齐军见杨进被绑,又怕赵军攻城,只好打开城门,竖起降旗。
消息传到邯郸,赵惠文王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廉颇,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信平君”的金印交到他手上:“卿为赵国立下大功,从今往后,你就是赵国上卿,与相国平起平坐!”这一年,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