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老宅子堂屋角落,大多摆着块蒙红布的牌位,常年上香,牌位上是什么?有句老话:“狐黄白柳灰,家家有仙来”。没错,就是保家仙。
东北人管五仙叫“太爷”“太奶”,从不直呼其名,“胡仙进门,要么招财要么招灾”,狐仙在五仙中地位最高,被称为“胡三太爷”。
《瑷珲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有樵夫在山中救了被陷阱困住的白狐,给它敷药后放生。半年后,樵夫家柴房突然出现一篓山参,卖掉后盖了新房,日子渐渐富裕。这是狐仙报恩,只要善待狐仙,它就会护佑你。
但狐仙报复心也强。辽北有个屯子,早年有个屠户打死了偷鸡的狐狸,还剥了皮挂在院外。没过三天,屠户家的鸡全死了,他自己也突然失明。家人请出马仙来看,说是狐仙作祟,得摆供谢罪。屠户在院外搭了香案,供上白酒、果品,连拜三天,眼睛才慢慢复明。打那以后,屯里没人再敢伤害狐狸。
“宁惹胡三太爷,不招黄二大爷”,黄仙(黄鼠狼)是最记仇的,而“黄皮子讨封”在东北地区流传很广。
传说黄仙修炼百年后,要想化形得道,必须向人类“讨封”——在月圆之夜或僻静路口,后腿站立、前爪作揖,对着路人问:“你看我像人吗?”回答“像人”,黄仙讨封成功,道行大增;若骂它“像黄皮子”“像畜生”,它几十年道行就会白费,必然报复。
宣统二年,辽阳有个大户人家的管家,见黄皮子讨封时觉得可笑,捡起石头砸了过去,还骂了句“偷鸡的畜生”。当天夜里,大户家的粮仓突然起火,烧光了所有存粮,院墙上还留下了血色爪印,这事儿在《奉天通志》里有明确记载。
但黄仙也懂得报恩。松花江渔村有渔民救过被夹子夹伤的黄仙,给它喂了小鱼。后来发大水,渔民家的房子眼看要被淹,夜里突然有几十只黄仙围着房子跑,水竟然退开了一圈。渔民知道是黄仙报恩,此后每年都给黄仙供奉生鸡。
“白仙驮药来,百病自然开”,白仙是刺猬,被尊为“白老太太”,光绪年间《双城县志》记载,当年双城闹瘟疫,死了不少人。有户人家的老太太夜里梦见白发老妪说“村东井里的水喝了能保住性命”,她醒后赶紧告诉了街坊。喝了井水的人果然都没染病,当时有人说看见一只大刺猬叼着药草往井里扔,才知是白仙显灵。
屯里老人常讲,早年有孩子上山摔断腿,家里穷请不起大夫。孩子母亲对着院角的刺猬洞哭求,第二天洞口就摆着几株草药。母亲照做后,孩子的腿真的好了。供奉白仙得用甜糕、红枣,这是白仙最爱吃的食物。
“柳仙盘梁,家宅安康”,东北人把蛇叫“柳仙”“柳先生”,认为它是龙的化身,能镇宅驱邪,不能打杀进门的蛇。
还有“柳仙留气,邪祟不侵”的说法:在宅院东南角埋七枚蛇蜕,能挡灾祸。吉林有个小镇,早年有户人家总闹邪祟,孩子夜里哭个不停。请风水先生来看后,埋了七枚蛇蜕,没过几天家里就安生了。
灰仙是老鼠,通地气、能预知灾祸,被当作管粮仓的“暗财神”。
甲午战争前,九连城的百姓发现老鼠成群结队渡江,往对岸跑。老辈人说“灰仙搬家,必有大祸”,赶紧收拾东西逃难。半个月后,日军打了过来,提前逃难的人都活了下来,这件事《安东县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