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了猜忌。费无极又趁热打铁,进言道:“大王,太子如今驻守城父,手握兵权,又与晋国暗中勾结,若不早日处置,恐生大变。伍奢作为太子太傅,对太子的谋反计划必然知情,甚至可能参与其中——他此前多次劝谏大王,就是为太子拉拢人心,大王不可不防。”
楚平王被费无极的谗言彻底迷惑,当即下令召伍奢回都城郢都(今湖北荆州)问话。伍奢接到诏令后,深知此行凶险——他早已听闻费无极在君王面前诋毁太子,此次召见必然是为了构陷自己与太子。但作为楚国太师,他又不能违抗君命,只能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郢都。
见到楚平王后,伍奢直言进谏:“大王,太子乃您的嫡长子,又是楚国的储君,他驻守城父,是为了防备吴国的入侵,何来谋反之心?这必然是费无极故意编造谣言,意图挑拨大王与太子的父子之情,大王千万不可轻信!若您因谗言而怀疑太子,不仅会违背父子之道,还会让楚国陷入内乱,给晋、吴等国可乘之机啊!”
伍奢的直言不仅没有唤醒楚平王,反而触怒了他——楚平王认为伍奢是在为太子辩解,指责自己昏庸。一旁的费无极见状,立刻上前“补刀”:“大王您看!伍奢果然与太子同谋!他不仅不认罪,反而污蔑臣,这分明是想掩盖谋反的罪行!若今日不将伍奢治罪,他日太子与他举兵谋反,那就晚了!”
楚平王盛怒之下,下令将伍奢打入大牢。随后,他又按照费无极的建议,派使者前往城父,以“伍奢谋反,太子知情不报”为由,召太子建返回郢都。太子建接到诏令后,深知父亲已被费无极蒙蔽,返回都城必死无疑,于是在侍从的劝说下,连夜逃离城父,投奔郑国。
太子建逃亡后,费无极又向楚平王进言:“太子逃亡,必然会借助他国之力报复楚国;伍奢虽被囚禁,但他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子胥都极具才能,尤其是伍子胥,聪慧过人,若他们逃到吴国或晋国,将来必为楚国大患。不如以伍奢的性命为诱饵,召伍尚、伍子胥返回郢都,将他们一同诛杀,以绝后患。”
楚平王认为费无极的建议有理,于是派人前往伍氏的封地,向伍尚、伍子胥传达诏令:“你们的父亲伍奢因罪被囚,若你们二人能返回郢都,大王可赦免伍奢的死罪,让你们父子团聚;若你们拒不返回,大王将立刻处死伍奢,并诛灭你们的家族。”
伍尚与伍子胥接到诏令后,立刻识破了这是费无极的诱杀阴谋。但伍尚为人仁孝,深知父亲一旦自己不回去,必然会被处死,于是对伍子胥说:“弟弟,父亲被囚,我们若不回去,父亲必死无疑。我知道这是费无极的陷阱,但我不能为了活命而放弃父亲——我愿回去陪父亲赴死,以尽孝道。你聪慧果决,有经天纬地之才,趁机逃亡,将来若能得遇明主,再为父亲和我报仇雪恨。”
伍子胥闻言,泪流满面,他深知兄长的决心,也明白自己若一同返回,只会白白送死,无法为父亲和兄长报仇。他拉住伍尚的手,哽咽道:“兄长,此去必然凶多吉少,你为何还要执意前往?不如我们一同逃亡,以后再设法营救父亲!”
伍尚摇了摇头,叹息道:“父亲年事已高,若我们都逃走,他必被费无极害死;我若回去,虽必死无疑,但至少能陪在父亲身边。你有能力为我们伍氏复仇,若你也死了,谁来揭露费无极的罪行,谁来为我们父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