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归程(1 / 3)

天佑二年,十月底,銮驾北返,行至京畿西路。

为期数月的江南巡幸,终是落下了帷幕。

黄山三十二峰,峰峰留下了銮驾的足迹,也深深烙印在太上皇赵佶的心头。

他心满意足,行囊中塞满了写生稿、诗词稿以及沿途搜罗的奇石、古玩,艺术家的灵魂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与充盈,连日来脸上都带着一种倦怠而满足的光彩,对于朝政琐事,似乎也真正看得淡了。

皇帝赵桓,此行虽身体劳顿,但与陈太初几乎形影不离的深谈,耳闻目睹市井百态、边警民情,心中那幅关于“新政”

的模糊蓝图,渐渐清晰了许多,眉宇间的忧思虽未尽去,却多了几分沉静与决断。

回程的路,走得比南下时急促。

北地风寒,河道即将冰封,必须赶在封冻前返回汴梁。

车马辚辚,旌旗招展,队伍沉默而迅疾地穿过已见萧瑟的江淮平原,渡过黄河,进入了京畿西路的地界。

天气陡然转变。

南方的温润被北方的干冷取代,天空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飘起了细密冰冷的雨丝,连绵不绝。

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车辙深深,马蹄溅起浑浊的泥浆。

放眼望去,广袤的原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水汽之中。

这一日,车行至一处地势略高的官道旁,暂作休整。

赵佶与赵桓在侍卫撑起的华盖下,眺望着道路两旁无边无际的农田。

眼前的景象,却让这两位久居深宫的帝王,感到一丝陌生与诧异。

时已深秋,按常理,田野应是一片收获后的空旷,或是冬麦初播的嫩绿。

然而,眼前的大地却呈现出一幅“违和”

的画面:大片已经枯黄的高粱、玉米秸秆,并未被收割清理,依旧密密麻麻地矗立在田里,如同无数沉默的哨兵。

而在这些枯黄的秸秆丛中,又顽强地透出一片片、一垄垄娇嫩的绿色——那是刚刚出土不久的冬小麦幼苗。

黄与绿交织,枯槁与生机并存,在这阴雨绵绵的天气里,显得格外刺眼。

“奇哉,”

赵佶微微蹙眉,捻着胡须,疑惑道,“秋收早已过了时节,为何这些秸秆还留在地里?岂不阻碍麦苗生长?这般杂乱,成何体统?”

在他艺术家的审美里,这田地显得颇不“整洁”

,有碍观瞻。

赵桓也面露不解,他虽知农事为国本,但自幼长于深宫,于稼穑艰辛,所知实在有限。

他只觉此景有异于常理,却说不出了所以然来,便将探询的目光投向身旁负手而立、默默观察着田地的陈太初。

陈太初目光扫过那片特殊的田野,眼神中流露出一种了然与深沉。

他听到赵佶的问,转过身,微微躬身,语气平和地解释道:“太上皇、陛下有所不知。

此非农人懒惰或不知农时,实乃天气作祟,不得已而为之。”

他伸手指向田间:“陛下请看,此时节,本该是地气干燥,利于收拾秸秆、平整土地之时。

然今年秋雨连绵,至今未绝。

田地饱吸水份,变得异常泥泞胶粘,人若此时踏入田中收割秸秆,沉重的脚步势必会带起大块泥巴,极易将旁边娇嫩的麦苗连根带起,

最新小说: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钢铁先驱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王朝的腐朽 乖,再让我亲一口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万兽之国(H)